解析《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
本文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3SKYM011)研究成果
【摘 要】 蒲城县罕井镇人民政府编纂的1984年版《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是建国三十年来中国西部小镇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本志分地理、政治、经解析《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
本文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编号:13SKYM011)研究成果
【摘 要】 蒲城县罕井镇人民政府编纂的1984年版《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是建国三十年来中国西部小镇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本志分地理、政治、经济、文教卫生、人物大事记五部分,在编纂上重视解放前后的对比、重视沿革、重视经济,是今人了解罕井镇发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 蒲城县;罕井镇;镇志;内容;特点;价值
如今的罕井镇于2001年12月由原罕井镇和东党乡合并而成,在陕西省蒲城县北十八公里,东与上王镇接壤,西与桥陵镇相连,南与翔村镇毗邻,北与白水县城隔河相望,南倚尧山。罕井镇被誉为“渭北第一大镇”、“工业重镇”。
乡镇志,也称乡土志,是记载乡、镇各方面发展的方志。乡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地方基层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是由蒲城县罕井镇人民政府编纂的,共213页,主要编写人员是刘胜利、樊来科、张春生等,出版年限没有明确注明,据序言推断其出版时间应该是1984年9月。[1]
一、结构内容
《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共五章,所叙时间段截止到1984年。
第一章:地理。共四节:第一节罕井的产生及其形成,第二节罕井公社的方位疆界和建制沿革,第三节物产,第四节风俗习惯。
第二章:政治。共六节:第一节党的组织情况,第二节行政设置,第三节群体团体,第四节社会治安,第五节民政,第六节民兵建设。附:1980——1983年征兵情况表;附:武装部干部更选表。
第三章:经济。共五节: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工矿业,第三节商业,第四节交通、邮电、公社建设,第五节财税金融。
第四章:文教卫生。共六节:第一节教育,第二节文化,第三节新闻广播事业的发展,第四节体育运动的发展,第五节卫生,第六节计划生育。附: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情况表。
第五章:人物大事记。一、革命烈士;二、在外籍的党政军干部;三、大事记。
二、写作特色
作为新方志,《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虽然是一个镇的地方志,但具有鲜明的特色:
1、重视解放前后的对比
本志第三章经济第一节农业,第二节工矿业;第四章文教卫生第一节教育,第二节文化 ,第五节卫生,在编纂时都力图将解放前后的情况分别罗列对比,以突出罕井镇的巨大变化。在序言中,编者指出编纂目的,把中华人民共和载下来。
2、重视沿革
罕水的由来,有多种说法。《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根据传说以及碑刻记载,推断出罕井的名字由来:金朝完颜粘罕曾经在此驻扎军队,并且凿井,故名“罕井”。该地方志记载的罕井是罕井公社,因治所在罕井而
得名。辖罕井、弥家、唐原、王家、桥西、南山、山东、尧东、南白堤、北白堤、展王河、水南、武仪、西南、高城、睦王河等16个大队、68个
生产队、32个自然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面积198平方公里。
3、重视经济
罕井镇是蒲城县工业重镇和小城镇建设重点镇。《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重视经济方面的
解析《蒲城县罕井镇地方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