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乐山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㈠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旅游资源的全面研究和准确的分析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其目的是为了了解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资源类型、数量、分布、规模及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交通结合市场导向与资源指向而设计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系统乃至整个旅游系统规划的核心),以出游系统为媒介,以支持系统为保障,利用反馈系统来监控,从而达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迄今为止,为大家广泛认可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挪威首相布伦兰特夫人(Gro Harlen Brundtland)提出的。即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第二节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意义
科学论证,有效开发
保护环境,权衡效益
维持公平,注重预防
第二节
25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区位理论指导意义
区位理论
第二节
区位理论的内涵
26
区位理论研究的实质是生产的最佳布局问题,即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得生产能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
Theory of location
第二节
区位理论的内涵
27
区位理论的发展过程
理论萌芽时期(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初期)
古典理论时期(19世纪20年代-20世纪初期)
近代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40年代)
现代理论时期(20世纪40年代至今)
第二节
28
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与开发中的应用
传统区位理论在指导旅游开发规划时的问题
传统针对物质资料生产的区位理论在旅游规划运用中的
“失灵”
原因
生产对象的不可移动性
旅游生产的非物质性
旅游行业的强关联性
第二节
29
旅游区位理论
旅游区位应该看成旅游景点与其客源地相互作用中的相关位置、可达性及相对意义,它可以看成一个旅游地对其周围客源地的吸引和影响,也可以看成一全客源地对周围旅游点的选择性与相对偏好。
第二节
30
旅游区位理论的应用
第二节
指导旅游资源开发方面,集聚规模效益、涉及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布局、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吸引力、可进入性、客源市场等诸多区位因素,影响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层次、开发类型、开发等级和旅游交通线路布局、旅游业空间布局等
31
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景观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原理
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景观生态学理论
第二节
32
景观生态学基本观点
Troll认为:“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生态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Troll,1983)。并使景观生态学成为一门有别于系统生态学和地理学的科学。它以研究水平过程与景观结构(格局)的关系和变化为特色。这些过程包括物种和人的空间运动,物质(水、土、营养)和能量的流动,干扰过程(如火灾、虫害)的空间扩散等(俞孔坚,1997)。
第二节
33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
景观生态学将景观空间结构抽象成三种基本单元,斑块(葩嵌)、廊道(廓道)和基质(基底),简称斑廊基结构。在此基础上,有学者在斑廊基之外增加了新的要素“缘”。这一结构普遍适用于包括旅游景观在内的各类景观。
第二节
34
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原理可以归纳为结构原理、功能原理和时间原理,。
第二节
35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旅游规划的指导意义
36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
1963年克里斯•泰勒(Walter. Christaller):外围地区——欠发展的乡村——娱乐地的论文,文中他提出了旅游区生命周期的一般性概念。
第二节
1980年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才系统化地对旅游地生命周期进行了阐述,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诞生了。
37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1、巴特勒(Butler)模型
2、普罗格(Plog)模型
3、双周期(Double-Cycle)模型
第二节
38
involvment
exploration
·
·
·
·
·
·
·
旅游者人数
development
consolidation
stagnation
rejuvenation
decline
旅游地生命周期六阶段说(Butler,1980)
第二节
39
近冒险型
中间型
近依赖型
资料来源:普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乐山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