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朋友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从朋友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的朋友。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这对我们来讲也只有害处没有多少益处。盲目的激情,有可能出现永远无法追回的后果。好朋友之间应该以理性为先,告诉他怎样去过上一种没有危险的生活。
第二种是优柔寡断的朋友,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韩国人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很乖僻它前脸长头发,但是后边是一个秃脑勺。这个东西迎着你面走过来的时候,由于它满脸头发所以它面目不清,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琢磨琢磨等到它从身边走过去,你突然看清它了你伸手去一抓,发现它后脑勺上没有头发,它已经彻底走过了。这个东西叫什么呢?它的名字就是机遇,这个世界上机遇就是这么个怪物,你永远心存疑虑,但是等它要走的时候你永远也抓它不着。优柔寡断的朋友往往耽误了你身边的机遇。我们发现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 不在于你做与不做,而在于你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有保质期的。我们这一生要做很多事情,不要被过分优柔寡断的朋友干扰了你的思维
,这种朋友太多也是一种危害。
第三种,心怀鬼胎有心计的朋友,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论语中损者三友就是:脾气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心怀鬼胎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我们千万不能交,否那么我们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孔子所有伦理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是“仁〞。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他的学生曾经问过老师,老师只答复了两个字叫“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他学生又问什么是“智慧〞呢?问“智〞的时候老师又答复了两个字,叫做“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智慧,所以其实我们怎么样能够交到好朋友,需要有仁有智。我们心中对他人要有爱,你能去有交朋友的意愿,我们有区分他人的能力,能够交到有品质好朋友,这是一种交友的能力。所以真正交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意愿就是我们有仁,那么能力就是我们有智。这是我们一种保障叫朋友质量的最好的底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开创了一份好生活。其实朋友有的时候会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从他的生活里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但是也有些人是无心之人,你老跟朋友在一起自己反而不自省,你不知道什么是好坏。
论语中提倡交那种平和的,谦虚的团结他人的朋友,这是一个原那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就像是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交到什么样的朋友。林清玄写过写过一副字“常想一二〞,这个世界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那么我们就算认可这个时间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吧,但是起码还有一二如意事。我帮不了你太多但是我只可以告诉你就常想一二吧,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辉,去抑制心底的不快。
这就是一个朋友能够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结交那些快乐的能够享受生命的安享乐道的朋友。
生活中真正心里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快乐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我们每一个人都想交到快乐的好朋友,但是于丹教授认为和朋友交往是要有三个心理原那么的,如
最新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