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与实施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并非指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存在的材料,它包括自然界随时可觅的一切,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玩具。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芦苇杆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竽头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比谁的花美,谁的花多;泥巴做出汤丸、大炮、坦克等;稻草做出草人、草飞机、蜻蜓等……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欣怡和妈妈用矿泉水瓶做了个“漂亮娃娃”;意强和爸爸用牛奶盒做了几部“移动电话”;丽溶和姐姐用旧挂历纸剪来了“窗花”;淇莹和爷爷用各种广告纸折出了
“轮船”等。家长积极的参与丰富了区域活动,他们的环保意识也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 材料投放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应提供多层次与多样性的活动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另外,材料的层次性也相当重要,要求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美工区中,有意投入两类不同的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画好树叶的轮廓,让幼儿涂色;另一类是画好不同种类的树,让幼儿自己画出树干和树叶;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选择。
(2) 同一种材料在不同年龄班要有不同要求。区域活动一般时间为40分钟左右,如何在这个时间让幼儿保持积极专注的态度,取决于区域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除投放平时所学的知识的有关图片、桌面玩具等,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是“玩串珠”,小班学习用细绳按两种颜色或形状串项链,还可用汤勺学习吃饭;中班则可学习用筷子夹串珠,或按三或四种颜色和形状串项链;到了大班,则要增加难度,让幼儿在水中夹串珠,或按更多的颜色形状来串项链。又如“益智手套”:小班提供写着数字和画有相同数量的物体的指环让幼儿套到相应的手指上;中班多提供空白指环让幼儿自己写上数字或画出物体后再套到手指上;大班则提供加减算式指环,或在手指上吊上几个小杯,让幼儿夹进与手指上的数字一样数量的黄豆等等。
(3) 要选择在活动时间内易观察到变化的材料(科学区里应特别注意)。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5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小实验应放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而不应该放在区域活动中。其它老师也一致认为,并讨论出“特别在科学区中,要选择和投放易发现结果的活动材料。”
(4) 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卫生。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 活动中的组织与指导。
这个环节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第二环节,也是主要环节,是区域活动的主体部分,分为两个部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在这个环节里,活动完全是自由的,幼儿自主地选择游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