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唐朝: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古诗简介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唐朝: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古诗简介
《商山早行》描写了旅途中冰冷凄清的早行风光,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言外之意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落和无法。
整首诗正文尽管没有呈现一个“早”字,可是经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拂晓特有的风光,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全诗言语雪白,结构细致,情形交融,宛转有致,言外之意都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文学史上写羁旅之情的名篇,一直为诗词选家所注意,尤其是诗的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妇孺皆知,备受推重。
《商山早行》翻译/译文
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轰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土。
鸡声洪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脚印模糊,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明丽地放开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此想起昨晚梦见杜陵的夸姣情形;一群群鸭和鹅,正游戏在岸边曲折的湖塘里。
《商山早行》注释
⑴商山:山名,又叫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脱离长安,经过这儿。
⑵动征铎:轰动出行的铃铛。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铎:大铃。
⑶槲: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叶子在冬季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每当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征。
⑷枳花明驿墙:单个版别(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作“枳花照驿墙”,有人以为“照”是过错的(见《枳花明驿墙——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指瑕》)。明:使……明丽。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行吃,可用作中药。驿(yì)墙:驿站的墙面。驿:古时分投递公函的人或交游官员暂住、换马的场所。这句意思是说:枳花明丽地放开在驿站墙边。
⑸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儿指长安。作者此刻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这句意思是说:因此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
⑹凫(fú)雁:凫,野鸭;雁,一种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回塘:岸边曲折的池塘。这句写的便是“杜陵梦”的梦境。
⑺回塘:岸边曲折的湖塘。
《商山早行》赏析/鉴赏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由于它经过明显的艺术形象,逼真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一起感受。
首句体现“早行”的典型情形,概括性很强。早晨起床,旅馆里外现已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很多活动已暗含其间。其次句当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
《商山早行》诗词赏析及译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