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东三峡
备课人: 李惠敏
学习目的:
1、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3、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4、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全文共十段,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船尚未行时的所感、所想。
整篇课文,作者都是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虽然写本文时作者一定是去过三峡的,但他还是在第1段安排了尚未去时的所感、所想,这样写的作用:一是使文章读起来层次井然,先后有序;二是设置悬念,“猴子如今虽说看不见了,三峡中山水的险恶形势,我想同往日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好比我自己,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惧。”读到这些,我们不禁产生几个疑问:“如今的三峡同往日一样吗?"“那里的山,那里的水怎么样?”如此,牵引着大家继续往下读,,作者也不忘发表自己对自然界的崇敬和向往:“到了这种地方,无论什么人,没有不感到自己是过于渺小,自然界是过于奇伟的。”接下来,作者开场根据行程向大家展示大自然的奇伟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部分(第2~9段),根据船的道路分别描写三峡的风光。
第2段,总述三峡景观。游程开场,简括道路,引出三峡,宜昌→重庆→三峡→巫峡,从宜昌到重庆,以三峡为最险,三峡以巫峡为最奇。另高,然不甚险;江水虽急,然不甚狭.”作者笔墨轻轻一点,移至他处。(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4段,西陵峡第二段--灯影峡,因为作者“最爱黄陵庙”,故笔墨停留较多,还有他即景的诗句:“黄陵庙下江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可见爱之甚深。既然喜欢,必有理由:一是因为此为古庙,环境甚好,一面枕江,三方绕树;二是竹子潇洒,花儿艳丽多姿;三是和山水相调和,带着浓重的江南风味。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5段,西陵峡第三段——崆岭峡,这里有两处风景,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这里的山水很有特色,因此作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牛肝马肺峡“两旁的山,像刀削成似的,横在江中,成一个极曲折极窄的门,船身渐渐地从那门中转折过去",崆岭滩也极险,“水从高的石滩上倒注下来,形势极可怕。上水船在这里都得特别小心.”为了让读者对其险可想而知,作者接下来引用了一句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这是对内容的极好证明和点缀.(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6段,西陵峡第四段——米仓峡,又名兵书宝剑峡,这里的间隔 不长,水势没有以前那么急,因此作者紧紧抓住富有特色的东西——山崖来写,后面的文字都是为了这个特点做铺垫。引用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方面极赞“赴”字所用之妙,一方面又从侧面衬托了此处山峰多而富于变化,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很精妙。(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7、8段,过了西陵峡,到了巫峡,文章开头就交待过巫峡,这里是三峡最奇险最美丽的地方,因此作者着墨最多。对于巫峡,作者是围绕三种景物来写的:山、水、云。“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 “山的妙处,在不单调”。云呢,作者没看到,但这并不阻碍他对云进展描写,而是转述老先生的话让读者对云也有大概的理解,“那时候,望不见天,望不见山峰,只见顶上云雾腾腾,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那情形比起庐山来还要有趣.
”(精品文档请下载)
对山水的描写中,作者的语言很精彩,“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一个“咬"字,将静的事物写活了,不由地在读者面前浮现出一幅山山环抱,山山紧连的情景。“偶尔看见一只黑色的鸟,拼命地飞,拼命地飞,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子非鸟,焉知鸟“拼命”?但作者知道了,而且也努力想让读者知道,因为山那么险峻,他“总觉得它不容易飞过那高高的峰顶"。(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9段,过巫峡即入瞿塘峡。这里的山水倒没有什么可写的了,但借着历史的沉淀,作者重点着笔白帝城,“古刹”、“苍冷”、“隐约”、“钟声"、“断断续续”、“凄凉”等一系列冷色彩词语的使用那么使人们不禁抚今追昔,默默伤感起来。(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写走完三峡后的心情。
第10段,也就是课文的最后一段,三峡游完了,课文也该完毕了,但作者仍未忘记再次点明主旨,“满船的人,一到这地方,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心灵中自然而然地生出来一阵轻松,好似一个人从险峻的山顶上走到了平地,从一个黑暗的山洞里走出了洞口似的,大家都放下心来,舒舒适服地喘了一口气”,游客们此时才真正放下一颗心来,可见经过三峡时,那种山险、水急的情景多么让他们紧张了。(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自由朗读课文,领悟主旨
五、合作探究
1、主旨探究
本文记叙了作者经过长江三峡时沿途所见到的无比宏伟绮丽的风光,表达了
巴东三峡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