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川博物馆各馆案例分析
博物馆简介
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樊建川先生创建,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成都安仁古镇,占地500亩,现已建成开放18座博物馆,共收藏文物800余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7件。为中国最大的博物馆聚落。 馆
不 屈 战 俘 馆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已开放)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已开放)
川 军 抗 战 馆 (已开放)
抗战文物馆系列
2021/3/2
6
川军抗战馆
该馆建筑展厅面积2087平方米,分为“300,000川军出川抗战”、“3,000,000壮丁奔赴前线”两大部分,突出表现30万川军出川抗战、300万壮丁奔赴前线的历史史实。
该馆主题是,尽管当时的四川是居于抗战后方,但仍然提供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前往前线浴血奋战,为八年抗战做出了特殊贡献。该馆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具有显著的川西建筑风格,在展示手段上也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设计,通过采用复原场景、沙盘模型、雕塑、绘画、浮雕、多媒体放映等多种艺术手段,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启迪。
2021/3/2
7
总平面图
内院景
总平面方案设计顺应狭长地形的特点.从东到西布置川军博物馆、商业楼、商住楼,并保留东端的鱼塘,以取得与总体规划在地段上的关联.并与架在水面上的坡道一起形成川军馆入口空间。
2021/3/2
8
三~六层平面图
入口下的水池
在川军馆的空间设计方面以一组院落作为建筑的基本空间元素,形成用天井所串联的单元重复排列的平面形式。
川军馆的结构体系是将结构模型与空间形式紧密相关。每一个7 5m x 7 5m的天井都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围合,剪力墙两侧出挑4 5m形成二层展厅。这样的一个结构单元体间隔7 5m重复排列,每两个结构单元体之间用钢筋混凝土板连接成平台,在平台上放置木结构的坡顶构架,形成另一组展览空间。
2021/3/2
9
屋顶采用单坡屋面.前后交叉,交叉部分正好是上人屋面的楼梯间。屋顶的变化使这一组建筑在造型上更有趣味。
2021/3/2
10
从坡道看主入口
沿街立面
2021/3/2
11
中流砥柱馆
该馆规模居各馆之首,展厅面积为2435平方米,是一个橘红色的方形馆,位于主道路最前方,是游客参观的第一站。
正面战场馆
该馆位于共产党抗日军队博物馆旁,取意方米,是一座素白色的方形建筑。
2021/3/2
12
不屈战俘馆
该馆展示面积717平方米
飞虎奇兵馆
该馆展示面积1382平方米,
援华美军抗战馆
正面战场馆
2021/3/2
13
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位于本馆内,面积约1万平方米。广场的雕塑建设与博物馆的建筑以及抗战系列陈列馆藏品内容相统一,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
中国壮士群雕广场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
中方米,呈V字形,寓意胜利。,,采用腐蚀钢化玻璃将老兵手印表现出来。
2021/3/2
14
瓷 器 陈 列 馆(已 开 放 )
生活用品陈列馆(已开放)
章 钟 印 陈 列 馆
宣 传 画 陈 列 馆
票 证 陈 列 馆
镜 鉴 陈 列 馆
音 像 品 陈 列 馆
红 色 年 代 系 列
2021/3/2
15
文革瓷器陈列馆
一层平面图
博物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一层展厅顶面构成了二层展示平台,提供了和底层封闭展厅完全不同的开敞性展示空间。
2021/3/2
16
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
占地面积3s47m2
建筑面积609sn12
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包含了商铺、镜鉴博物馆和地震纪念馆三大部分。大、中、小三类商铺(下商上住)“现状’‘.而被围合在街坊内部的空地和部分商铺的上部空间则成为立体的、园林式的两馆基地。博物馆、纪念馆和商铺一起构成了没有绝对边界的、生活化的小型城市复合体。
2021/3/2
17
首层平面图
夹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2021/3/2
18
长向剖面图
短向剖面图
长向立面图
短向立面图
2021/3/2
19
2021/3/2
20
黑匣子—文革音像博物馆
建筑面积 5150平方米
设计中建筑形体顺其自然,在梯形轮廓里力求简单完整的体态,建筑内部空间组织上
建川博物馆各馆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