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更月呜咽 肖建国 那年秋天,我在湘西一个叫瓦拿的小山村住了几天。
“瓦拿”是方言,意思是贫穷的山坳。这村子也确实太穷了,至今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土 路,连通外面的世界。我从小镇翻山越岭、涉水过河来到这里,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更月呜咽 肖建国 那年秋天,我在湘西一个叫瓦拿的小山村住了几天。
“瓦拿”是方言,意思是贫穷的山坳。这村子也确实太穷了,至今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土 路,连通外面的世界。我从小镇翻山越岭、涉水过河来到这里,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旧社会。
墙是土墙,瓦是灰瓦,斑驳的木门吱呀作响。室内简洁、干净。两把竹椅,一张方桌, 还有朴拙厚实的木床。这就是老洼经营的“客栈”。
我到达时,太阳西斜。空空荡荡的院子里,除了树外,就是风。老洼对我说,村里全是 老骨头,年轻人都出去捞.世.界.了,孩子们则在山下上学。老洼五十出头,腿有残疾,出不了 远门,就紧跟形势,把村民废弃的房屋租过来,翻修一新,办起客栈。
有人笑他,这穷乡僻壤的,鬼都不来,还会有人来吗? 老洼回应道,现在都进入渔网时代了,那么多的鱼挤在一个网里,这里的荒凉,说不定 就是风水宝地呢。
老洼把一张张图片拋到网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野花,小桥流水人家,这里应有 尽有。于是,就有人舟车劳顿来了。老洼算算,除去成本外,每月能赚壶酒钱。
熟悉一下环境,天色已暗,袅袅升起的炊烟让小山村活跃起来。隔壁一老叟佝偻着腰, 敲着木盆,发出咚咚回响,呼唤着山坡上晚归的牛羊。老叟一身黝黑,眉毛很淡,好像随时 都会抹掉的可能。
他冲我笑笑,露出一张没牙的嘴,算是打了招呼。 整个傍晚,我看到六七位老人,他们行动迟缓。见到我,脸上都露出木然的笑。
夜里,我在半醒半梦间,隐隐约约听到一阵哭声。刚开始嘤嘤呜呜,嗓音嘶哑,持续低 沉,像是用手掌捂着嘴巴,不敢让悲痛之声放肆开来。间或有些哽咽,顿几下后,伤心的抽 泣则更加凄切。最开始是一个人哭,紧接着是两个、三个……哭声渐渐有了力量,越显悲壮。 我在这悲.壮.的.力.量.中.,由迷糊变为清醒。咬咬舌头,疼!我明白,这不是梦,而是真实的存 在。
人一清醒,恐惧便袭遍全身。我轻轻侧转身,那哭声就像看着我似的,忽然由高变低, 混合的悲伤又变成了单一的呜咽。如泣如诉,凄凄惨惨,听之在左,忽而在右,我浑身起满 鸡皮疙瘩。
这半夜三更的,难道有鬼不成?
看看手机,临近子夜。伸手拉灯。却停电了。虽然老洼曾交代过,夜里会停电。但在这 个鬼魅迷离时刻,任凭我内心如何坚定,也有些不寒而栗。
我摸索到床头的搪瓷缸子,索性坐起来。这时哭声稍弱,可依旧在房间里萦绕徘徊。透 过窗子,我看到半轮秋月浮在云雾缥缈的西天。西天很低,紧扣在屋檐下。哭声就好像从那 里传出,通过风、通过雾、通过山岚,丝丝缕缕传入耳膜,钻进脑海。那月牙儿也对我发出 清冷的笑,隐约可见的凤眼中,忽地涌出大片雪白的泪。
我骇然。哭声也戛然而止。这一夜,无法入眠。
第二天,我问老洼,可曾听到哭声?
老洼瞪着鼓眼泡,愣怔片刻,把头摇得如同拨浪鼓似的说,没!我再小心询问老叟,老 叟夫妇异口同声回答,没有啊。
我在诧异中感觉到,要么他们都在说谎,要么我真的是出现了幻觉。
好在第二天夜里,哭声再次响起。刚开始依旧是嘤嘤呜呜,有些强忍住似的。慢慢地又 有哭声加入,悲伤的
《三更月呜咽》阅读练习及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