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群诗阅读》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杨晴,来自北张庄学区郑陈岗学校,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们可以怎样表达自己 寻找古诗中的表达
路径》
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课外古诗群文阅读指导课。以蒋军晶老师 的“群文阅读”理念为依托类找到了表达自我的重要通道。通过对学习单的独 立思考体验群文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产生进一步阅读探索的兴趣 这种阅读获得的成就感和兴趣的激发正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学法
运用图片展示激发学习兴趣,由视觉感受过渡到抽象思维训 练。运用声情并茂多种形式的古诗朗读感悟志向与思想的力量, 体验情感的丰富多彩。运用“剥洋葱式”探究法自主发现问题, 运用表格学习单主动归类比较学习,寻找相似点,厘清知识的来 龙去脉。
说教学流程
在教学流程设计中,始终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式学习,避免教师一言堂,灌输知识,教师成 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尽可能创设出如窦桂梅老师所期冀的“让 学生站在正中央”的真正的课堂。
一、 激趣导入,感受快乐
要想真正亲近古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 会打开发现的心灵之窗。分别展示丰子恺的两幅以“风筝”为主 题的画作,第一幅请学生描述画中之景,联想到了哪首诗,学生 讲述自己的理由,师出示丰子恺题词,学生感受到与大师“心有 灵犀”的快乐。进而展示丰子恺先生的第二幅画,学生发现风筝 上的“胜利”“和平”的题字,猜画家想通过风筝表达什么。学 生再次体验与创作者“心心相印”的快乐。
二、 诗画比较,寻找密码 欣赏完画作,学生已经有一点兴奋了,对探索也生发出 极大的兴趣。师随即出示两首诗,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和于谦《石灰吟》,请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这两首诗与丰子恺 的两幅画有共同的密码吗?由画到诗,虽然形式完全不同,但画 家和诗人都有着共同的表达方式。学生能够梳理出通过写春景表 达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风筝,石灰,表达作者的思想, 志向。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由视觉进入抽象思维,诗画比较, 寻找密码的任务,有趣且过渡自然,学生依循兴趣乐在其中。
三、 默读勾画,寻踪觅迹
教师紧接着布置第一个学习单,讲解学习方法,默读和勾画。 学生填写学习单。群文阅读学习单的设计非常重要。基于阅读时 间有限,阅读量较大的特点,学习单的任务要既简单明确又有很 强的操作性。这便于学生依据问题任务随阅随勾画,同时,问题 的设置又要能让学生依据勾画的重点梳理出一定的规律,这也是 群文比较阅读的关键所在。“诗中写了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 “观察表格,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通过列表观察, 很容易找出规律,诗人通过写物具有的品性来表达志向,通过写 景来抒发喜怒哀乐等情感。这一环节在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填表过程发现表达的 规律,不仅乐在其中,更进一步激发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四、小组研讨,发现秘密
小组研讨第二个学录。 任务为:“请在《小学生必背75 首古诗》这本诗集中,迅速找出 写物的诗或写景的诗,并依据所学进行分析。”设置这个任务, 可以训练学生如下能力:一,通过分类思维将整本书内容拆分为 几大类,如写景,写物,并以此为阅读线索逐类比较阅读,由一 首诗的特点牵出一类诗的特征,在较短时间内归纳出
《古诗词群诗阅读》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