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六章 工程重点和难大于 3mm。
5) 电渣压力焊接头外观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Ⅰ、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厚度不得小于 4mm;
Ⅱ、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Ⅲ、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 3º;
Ⅳ、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 倍,且不得大于 2mm。
③ 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接头不得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 筋弯折处≥10d;
2) 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绑扎接头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
分率:Ⅰ、受拉区不得超过 25%;Ⅱ、受压区不得超过 50%;Ⅲ、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 S≥d,
不应小于 25mm;Ⅳ、受力钢筋直径 d>22mm 时不得采用绑扎接头。
④ 禁止用碎石做梁、板底受力钢筋保护层垫块,梁、板、墙、柱必须使用强度等级≥M10 的预制水
泥砂浆垫块,垫块面积≥50×50mm,垫块厚度按规范要求,垫块的设置要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⑤ 板面受力钢筋应用钢筋支架做保护层垫块,支架与面、底筋绑扎固定,并按以下要求设置:1)
板面受力钢筋直径 d≤φ10 时,采用 φ10 做钢筋支架,按纵横长度≤500mm 设置;2)板面受力钢筋直
径 d≥φ12 时,采用 φ12 做钢筋支架,按纵横长度≤800mm 设置。
⑥ 主要“行人道上”放置跳板,避免施工人员在已铺好的钢筋上行走,监理人员旁站监理,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C. 砼工程
a. 出现的问题: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烂根”、缺棱掉角、调口变形、缝隙夹渣,裂缝等。
b. 原因分析:模板工程质量差、砼配合比计量不准、下料不规范、振捣不均匀、漏振、一次浇筑太厚
分层不清、钢筋过密,石子过粗、洞口模板无排气孔、浇筑过程中停歇时接合部混有杂物、表面抹压
不实、拆模过早、养护不充分等。
c. 预防措施:
① 地下室砼必须采用清水砼:1)表面可按设计要求进行各色刷浆(喷浆)、涂料饰面;2)如部分室
内确需抹灰,应在抹灰前,将表面清洗干净,加喷粗面水泥砂浆结合层。
② 砼必须有设计配合比,所用原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砼中
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砼外加剂》GB8076、《砼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 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首次使用的砼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
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
③ 按规定必须使用商品砼。
④ 砼浇筑期间,必须搭设平桥、走道,严禁踩踏钢筋。
⑤ 砼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
层砼初凝之前将上一层的砼浇筑完毕,当底层砼初凝后浇筑上一层砼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
缝的要求进行处理。⑥ 砼浇筑自由倾落高度≥2m 时,必须设导料筒或导料斜槽。
⑦ 砼试件必须现场随机抽样制作,作同条件养护,并由监理公司见证员见证。
⑧ 浇筑砼留置施工缝和后浇带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施工缝的位置在砼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
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 后浇带的留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后
浇带砼浇筑应按施工技术方案进行;
3) 板厚≥200mm 留阶梯缝、梁、板厚度<200mm 留垂直缝;
4) 留置施工缝及后浇带的处理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Ⅰ、砼抗压强度达到 ㎡后方可进行处理,后浇带的处理按设计及规范要求;
Ⅱ、清除杂物、水泥薄膜、松动石子、软弱砼层,并将缝面凿毛和进行润湿(砼不得积水);
Ⅲ、整理钢筋 ,后浇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处理;
Ⅳ、浇筑砼前,缝口处应先铺上与砼同成份的水泥砂浆层,厚度 10—15mm;
工程重点和难点控制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