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编号
LZ/STPSD[2016]001
报告正文页数
共 8 页
出口左幅初期支护检测中间成果资料
工程名称: 云南武易高速公路建设土建二合同五工区三台坡隧道
检测部位: 三台坡隧道出口左幅K72+728+K72+718
委托单位: 云南武易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武易高速公路JC4项目部
2016年5月4日
武易高速公路JC4合同段三台坡隧道
初期支护检测中间成果资料
检测人员:肖扬余
涛黄小林
报告编写:余
涛
报告审核:张四全
庆
报告日期:2016年5月4日
报告编号: LZ/STPSD[2016]001
委托单位:云南武易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
检测单位: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
试验检测资质证书编号:交GJC桥023/交GJC甲087
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015181189R/2015180255R
目录
1 概述 1
2 检测技术与方法 1
地质雷达原理 1
1
2
3 执行规范及评定标准 2
4 检测成果 3
喷层厚度检测 3
喷层背面空洞及喷层与围岩结合密实性检测 4
钢支撑数量和间距检测 4
5 结论与建议 5
附表1 喷层厚度断面检测数据 6
附表2 钢支撑间距检测数据 6
1 概述
三台坡隧道左幅隧道起止桩号K72+440~K72+740,总长300m,,属于短隧道,隧道属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受云南武易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于2016年5月4日在武易高速公路三台坡隧道出口左幅K72+728~K72+718里程初期支护进行施工质量检测。
工作中采用地质雷达法检测喷层厚度、喷层背面空洞、喷层与围岩结合密实性、钢支撑数量和间距,经数据处理及综合分析,提交本次质量检测的成果资料。
三台坡隧道出口右幅初期支护设计参数
断面里程
预设计
变更情况
围岩级别
支护类型
喷层厚度(cm)
钢支撑间距(cm)
支护类型
喷层厚度(cm)
钢支撑间距(cm)
K72+728~K72+718
SL5a
29
50
/
/
/
2 检测技术与方法
地质雷达原理
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运用瞬态电磁波的理论,通过宽频带时域发射天线,向介质发射高频短脉冲电磁波。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介面就会产生反射,再由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信息,由计算机将接收回来的数字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和分析,便可识别不同界面反射体的形态,并能确定目标体的空间位置(图2-1)。
图 21 雷达工作原理图
(1)测线布置
雷达测线一般沿隧道轴向布置,以拱顶测线为中心,以弧线距3m向隧道两侧分别布测线,根据断面大小和检测内容可布置多条测线,分别为:拱顶、左1、左2、左3、右1、右2、右3等,如图2-2所示。
图 22 雷达检测测线布置示意图
(2)测量标记
根据现场实际工作情况,为便于测量和下一步处置隧道病害需要,以公路里程桩号为基础,每10m统一编号作为探测里程横坐标。
(3)检测方式
检测时采用人工控制移动天线,对隧道衬砌结构及围岩进行连续透视扫描,边采集数据边实时显示监控,以每测线剖面为一个记录文件,全部数据均为有效记录。
3 执行规范及评定标准
(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4)《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15);
(6)云南武易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资料。
表3-1 评定标准
项次
检测项目
评定标准
1
喷层厚度(mm)
平均厚度≥设计厚度;检查点的60%≥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且≥50mm。
2
空洞及密实性
无空洞,无杂物,无结合不密实。
3
钢支撑数量和间距
实际安装榀数与设计榀数一致,安装间距允许偏差50mm。
4
锚杆拉拔力(KN)
按锚杆数1%且不小于3根做拉拔力试验,28d拉拔力平均值≥设计值;最小拉拔力≥。
4 检测成果
喷层厚度检测
初期支护混凝土喷层厚度检查方法和频率依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每10m检查一个断面,每断面从拱顶中线起每3m检查一点),以及云南武易
三台坡隧道出口左幅(00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