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溯源
LT
中医文化溯源
中医文化溯源
来源:中华文化名人堂作者:中华文化名人堂
中医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具有独特理论体系,是有着丰富的五种元素相对应,从而将人体各个系统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个系统之间都存在不同的关系,使复杂的人体结构变得简单明了,对疾病的辨证论治起到全 面科学的指导作用!
五行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方
东
南
中
西
北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情志
怒
喜
忧思
悲
恐
开窍
目
舌
口
鼻耳及二阴
其华
爪
面
唇
皮肤
发
在身
筋
心脉
肉
皮毛
骨
明白以上对应关系,再结合五行生克原理,就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到疾病的症状所对应的脏 腑功能失调,对相应脏腑功能的调整,就能消除疾病的症状!
一、 肝血之存库 藏血,主疏泄,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藏血:肝,血之存库,肝是藏血的地方,对血液进行清洁净化。肝解毒的过程就是清洁血 液的过程,因此在人体里面,肝是最主要的排毒器官!
主疏泄: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说明肝就象树木生长一样将干净 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使身体得到营养生长。
在体合筋:肌腱、韧带和筋膜出现病变,血不养筋,关节活动不利,易于疲劳或肢体麻 木,屈伸不利,手足震颤。说明筋的机能失调于肝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其华在爪:指甲薄而软,易脆裂,枯而无光,甚至变形。肝功能失调会导致指甲病变,反 之通过指甲以上变化也可以推断出身体内肝功能失调。
开窍于目: 肝阴不足-两目干涩 肝阳不足f视物不清 肝经风热-目赤痒痛 肝火上
炎一目赤肿痛
在志为怒:急躁易怒
在液为泪:两目干涩,流泪增多或目眵
二、 心君主之官主血脉,主神明,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
舌。
主血脉:心血亏虚:心慌、心悸、面色无华。心血淤阻:心闷痛、面色灰暗。
主神明: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或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等。
在志为喜:过喜则神伤
在液为汗:动则汗多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气过盛:现红赤脸、且脸常 有红晕,多现血压,血脂异常;心 血淤阻:脸颊及嘴唇呈紫色,是血在脉管中循行无力,多现血脉阻滞。
在窍为舌:舌,心之苗。心脉亏损:舌面皱折、裂痕。心火上炎:舌尖鲜红。心血淤阻: 舌质紫斑。心神失常:舌卷、舌强直、舌歪、言语有障碍。
三、脾“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主运化,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
,其华在唇。
主运化:运化失调,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烂,疲倦,消瘦,湿症、痰症、饮症,甚至 水肿。
在志为思:思虑过度,出现气结,气滞f不思饮食,头目眩晕,脘腹胀满。
在液为涎:口液分泌增多,流涎。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虚胖、消瘦。
在窍为口:脾运失健:口淡无味,食欲减退;湿热困脾:口甜、口粘、口臭、口干、舌两 侧有明显牙齿印;口腔症状:口中多现溃疡,溃烂或牙龈肿痛,嘴角溃烂等。
其华在唇: 脾运失健
中医文化溯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