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别说宋朝不差钱.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别说宋朝不差钱
波音 宋朝是一个很拉风的朝代,它的历史是从成语“黄袍加身”开始的。
后周大将赵匡胤领兵北上御敌,途经陈桥驿驻扎。早晨赵匡胤酒醉醒来,一出屋,就被部下披上了黄袍,众将高呼万岁,江山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不过赵匡木器等,吃喝玩乐的装备一应俱全。当时的欧洲处于中世纪的黑暗之中,美洲的玛雅人还在丛林中乱闯,大宋的汴梁城犹如地球上文明的第一灯塔,照耀着四夷蛮荒之地,令四方心神往之。
汴梁城庞大的消费力和强大的购买力,刺激了全国各地的生产力。宋朝和古代许多重农抑商的朝代不同,它对商人的限制相对宽松,并不惧怕商人坐大后威胁皇权。而经商获得的利润,要比务农高出许多倍,手工业、商业发达的国度自然要比畜牧业、农业发达的国度富裕,宋朝的手工业、商业的发达程度在历朝历代中堪称高峰,所以能够富甲全球也就不奇怪了。
宋兵乙:我曾是个无业游民
宋朝皇帝为什么不担心江南地区凭借强大的财力挑战皇权呢?其实当皇帝的,随时都担心有人取而代之,只是宋朝把全国的精锐之师都集中到了汴梁城,集中到了皇帝的身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地方势力坐大。
和平主义者赵匡胤坐江山的时候,麾下的军队才不足40万。就这些军队,赵匡胤还搞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演出,让手下大将把各自的军权都交了出来,集中在赵匡胤一个人手中,这些昔日大将拿着养老钱享清福。和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开始杀功臣相比,赵匡胤处理问题的做法非常人性化。 此后,北宋的军队逐渐壮大,到了北宋中期的时候,军队人数竟然达到了125万人,除了喜欢搞阅兵仪式的隋炀帝外,北宋军队数量几乎是古代中国之最。从军队构成看,士兵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驻守汴梁地区的禁军,《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落草前的职业就是80万禁军教头。对,没错,是80万禁军,作者施耐庵并没有夸张,北宋的都城集中了80余万的军队;剩余的军队属于厢军,驻扎在地方各处,人数远比禁军要少,而且待遇也低一些。每个禁军每年要消耗约50贯,厢兵每年消耗30贯,单是这百万大军的军费,就高达四五千万贯。
除了富甲天下的大宋,没有哪个朝代能维持这么大规模的常备军,而且士兵待遇还相当优厚。曾经有位西方学者感叹,当时欧洲小国的君主,都不如汴梁城把门的守卒生活条件好。
北宋养活这么多的军队,是为了作战需要吗?北宋在北方面临辽或金的威胁,在西北方面临西夏的威胁,的确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御敌。但是,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北宋这百万大军对外作战鲜有胜绩,倒是多次被辽国军队深入国境,饮马黄河。
是因为林冲教头对这些禁军的军事训练太糟糕,使得宋军在战场上不堪一击吗?非也,这其中有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北宋招募庞大的军队,并非单纯为了作战,而是为了解决失业人口的就业问题。
各个朝代要获得兵员,无非采取两个办法,一个是征兵,一个是募兵。征兵就是强制老百姓参军入伍,而募兵就是花钱雇佣老百姓参军入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长期坚持募兵制的朝代,它的大军都是花钱雇佣的,而且还没有退役制度,只要某个人进入了宋朝的军队体系里,就等于是捧上了铁饭碗,一辈子衣食无忧。
北宋时期,高产的占城稻开始推广,农业开始采用水稻和小麦轮种,粮食的大幅增产直接激发了全国人口突破1亿人。宋朝虽然商品经济发达,许多非农业的行业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但宋朝的统治者还是为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业游民头疼不已。
这些无业游民对社会的安定是潜在的威胁,为了消除这个威胁,宋朝再次用钱开路,花钱从这些游民中选择身强力壮的人,补充进军队里,让他们从游民变成了士兵,“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就是北宋解决失业人口的国策。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这个国策的奠基者。他曾经说过,灾年最容易出现民变,不过此时募兵也最容易,因为老百姓没粮食,想有口饭吃,给点钱就能招募到士兵;而在丰年,老百姓丰衣足食,即使提高军队的待遇,肯参军的人也寥寥无几,毕竟当兵是一个有生命危险的职业。《水浒传》中描写的朝廷三番五次派官员到水泊梁山招安,就是这一国策的体现。在宋朝皇帝眼中,剿灭山贼太费力气,还不如花点钱招安了这帮草寇省事,反正朝廷有钱。
参军入伍有吃有喝,还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在其他朝代非常头疼的兵源问题,在大宋看来简直是不值一提。宋朝时期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起义,比如北方的宋江起义和南方的方腊起义,只是这些起义与推翻了汉朝的黄巾起义、推翻唐朝的黄巢起义以及后来推翻明朝的李闯王起义相比,规模小了许多,不会对江山社稷造成致命伤害。不论北宋还是南宋,都亡于外族入侵而不是农民起义,这充分说明宋朝的募兵制在解决社会不安定因素方面还是很管用的。宋江、方腊就算揭竿而起,群众基础也相当薄弱,大宋地界没多少人愿意舍弃性命同他们一起“替天行道”。而且一遇招安,宋江之流带头投靠朝廷,

别说宋朝不差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探春文档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8-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