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沈玮崴 【摘要】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沈玮崴 【摘要】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信贷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成因 对策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加强信贷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其中内部风险起主导作用,并决定外部风险。
(一) 内部风险 。
。是指因信贷人员个人素质原因导致的信贷风险,信贷人员个人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品德素质两个方面。业务素质偏低的信贷员一般很难对一笔贷款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贷款的风险增大;品德素质较差的信贷人员则容易导致以权谋私、以贷谋私的道德风险。
2. 程序风险。信贷审批程序复杂往往使得贷款风险变得不易控制,有时甚至加大风险。
3. 管理风险。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贷后管理能否落实到位是贷款能否正常收回的关键。从现行管理机制看,贷后管理仍不同程度存在流于形式、走过场或不
到位的现象,给贷款的安全回收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二)外部风险 。
。对于借款人来说,一旦银行贷款到手,主动权就转移到借款人这边,贷款使用和归还主要由借款人把握,贷款银行既不能参与借款人的经营管理,更不能干预其经营决策。借款人经营上的风险将直接影响银行贷款的安全,从而导致银行贷款的风险。
。一些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为了眼前利益或某些不正当收益,会为借款人出具不真实的报告,隐瞒借款人的财务状况问题。这种做法使贷款银行在不真实资料的误导之下错误地发放贷款,造成较大的潜在风险。
3. 行政风险。作为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在人事、行政、业务上不受当地政府管理,但并不等于不受当地政府影响,有时受影响的程度还比较大。
二、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银行自身原因。
。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而言,贷款的审批和发放主要凭借个人主观意愿,无论是贷前调查还是贷时审查,都缺少科学而完整的客观评价以及完善的贷后检查工作。贷款资金发放后,银行极少就企业对贷款资金的使用状况及企业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等进行必要的
检查、监督和参与。这种只“放”不“问”的做法必然导致逾期、呆滞、呆账贷款的增多。另外,信贷员的责、权、利与贷款质量不挂钩,缺乏明确有力的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企业信用分析时,采用定性方法者较多,缺乏系统科学的定量分析。信用风险分析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比例分析阶段,缺乏在统计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方法基础上的信用风险量化测量工具,如缺乏对企业违约风险分析模型、企业破产失败预警模型等科学定量模型的开发和使用。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也主要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进行,评级的主观性强。另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
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