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圆明园
三维复原图
民乐合奏: 不了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 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等于一个颐和园。 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2/26
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 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不仅是一座皇家的大园林,还是一座综合性的艺术宝库, 一座宏大的博物馆。
3/26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1860年10月初(咸丰十年八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6日联军循城追击清军至圆明园。法国将军孟托邦率部率先闯入。次日英国侵华军全权专使额尔金等进占。侵略者肆无忌惮地抢劫园中金银珠宝,秘笈古玩。联军官兵几乎每人都掠到数以万计、十万计,乃至百万计的财富。13日留守北京城的清朝大臣交出安定门,英法联军控制了北京。奕代表清政府与英法议和。为压迫清政府作出更多的让步,掩盖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英法联军以报复清军虐杀俘虏为名,在18日、19日出动数千军队,有计划地焚烧圆明园。园内殿宇楼阁陷入火海之中,大火连烧三天,烟云蔽日,笼罩北京。经此浩劫,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只剩下一片残瓦颓垣。
以下是圆明圆部分三维复原图
4/26
是皇帝在园内举行朝会、接见外使的行政区域。功能类似故宫太和殿、保和殿,亦是皇帝驾崩后停灵之处。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正大光明殿建成于1725年(雍正三年)内檐高悬雍正御书“正大光明”四字匾
正大光明
5/26
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
远瀛观
6/26
观水法南边朝北建有专供皇帝观赏喷泉用的宝座和石雕屏风,名曰观水法。
7/26
线法亭 位于大水法之东,在圆形土丘上建西式汉白玉八方亭。"线法"意指西洋透视法。此山曾是乾隆帝跑马登山处,俗称转马台。
8/26
即迷宫,现已经重新复建。黄花阵花园门为西洋座钟形,黄铜雕刻花纹大门两扇。花园迷宫中央为石亭,内设西洋式座椅。每年中秋节皇帝坐在亭子里,宫女们手持黄色莲花灯从迷宫入口进去,谁先到达亭子,就可以得到赏赐,所以又称黄花阵。
万花阵
9/26
万方安和 是以为意境的一组景观, 位于圆明园中心景区后湖的西北侧。雍正时称“万字殿”,俗称万字房, 乾隆时称“万方安和”。主建筑位于湖中,外观为卍字形,共33间殿宇, 万字型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特例。
10/26
使用PS再现圆明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