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名词解释
1)
高脂蛋白血症: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
1)
受体的激动剂:具有亲和力和内在生理活性
醇和 / 或甘油三脂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
2)
受体的拮抗剂:具有亲和力但内在生理活性无
2)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胆碱受体激动剂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两种类型。
2、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又称为抗胆碱酯酶药, 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 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不与胆碱受体直接作用,属于间接拟胆碱药。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和青
光眼,及抗早老性痴呆。
3、抗胆碱药 :即胆碱受体拮抗剂,主要是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受体的相互作用的药物。
、非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
又称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属于
2 胆碱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
4
N
和 ACh 竞争,与运动终板膜上的N2
胆碱受体结合,因无内在活性,不能激活受体,但是又阻断了
ACh 与 N2 受体结合及去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因此又称为竞争性肌松药。
5、去极化型神经肌肉阻断剂: 又称去极化型肌松药,属于 N2 胆碱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与骨骼肌运动终板膜上的 N2 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 使终板膜及邻近细胞长时间去极化, 阻断神经冲动传递,导致骨骼肌松弛。由于多数去极化型肌松药不易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破坏,其作用类似过量的
乙酰胆碱长时间作用于受体,因此本类药物过量时不能用抗胆碱酯酶药解救,使用不安全,应用较少。
6、拟肾上腺素药 :是一类通过兴奋交感神经而发挥作用的药物, 亦称为拟交感神经药于化学结构属于胺类,且部分药物又具有儿茶酚(邻苯二酚)结构部分,故又有拟交感胺和儿茶酚胺之称。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直接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激动受体而产生
型作用和 / 或 型作用的
7
药物。是拟肾上腺素药的一部分。
8、局部麻醉药 :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
在意识清醒的条件下引
起感觉消失或麻醉的药物。
循环系统药物
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是一类跨膜糖蛋白,在受到一定刺激时,能有选择性地让某种离子(如Na+、Ca2+、 K+、 Cl-等)通过膜,而顺其电化学梯度进行被动转运,从而产生和传导电信号,参与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
2.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是一类能在通道水平上选择性地阻滞
Ca2+经细胞膜上钙离子通
道进入细胞内,减少细胞内
Ca2+浓度,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减慢、血管平滑肌松弛的药物。钙
通道阻滞剂有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大类。
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浆中无活性的十肽血管紧张素Ⅰ(
AngⅠ),经血管紧张素转化
酶( ACE)酶降解,得八肽的血管紧张素
II(AngII),AngII 除具有强烈的收缩外周小动脉作用外,还
有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分泌醛固酮的作用,引发进一步重吸收钠离子和水,增加了血容量,
结果可从两个方面导致血压的上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抑制
ACE活性,使 AngⅠ不能转化
为 AngI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一类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
4. NO 供体药物: NO 供体药物是指能在体内释放外源性
NO 分子的药物。 NO 又称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爱的奉献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2-08-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