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每种成熟的建筑风格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 独特性: 特征明显,易于辨认
2. 稳定性: 相当长的时间保持特征不变
3. 一贯性: 整体与局部特征一致, 完整统一
这三个特征是我们掌握、鉴别、比较、记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建筑风格的方法,在后面的具体授课过程中,希望大家可以从这三点,不断的举一反三。通过比较和关联记忆的方法来建立起从历史长河的宏观角度, 时间长度和空间尺度去思考、去感受建筑的观念。而理解建筑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宗教价值、技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西方古典建筑在狭意上特指古希腊,古罗马建筑。
广意上指按照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设计原则来设计的建筑。
古典建筑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古典时期发展成熟,一直到19世纪。并通过政治、军事、宗教的影响,扩展至整个欧洲大陆及各个岛国;其发展历程延续了2000多年,这中间,既有继承,更有创新和发展,从而在不同的地域、时期发展既有共性又各具特色的多种建筑风格,这些建筑风格或以“地区”命名,或以“时期”命名,或以与“古典”之间的关系命名,为我们勾勒出西方古典建筑发展的历史,甚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而每种成熟的建筑风格都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 独特性: 特征明显,易于辨认
2. 稳定性: 相当长的时间保持特征不变
3. 一贯性: 整体与局部特征一致, 完整统一
古希腊
作为神在地面上的住宅,神庙,是在人类居住的住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希腊的住宅多采用木结构,中央和两端立柱,上面支撑着人字形的坡屋顶。入口在山墙的一端,另一端为住宅的后部,呈半圆形。因为跨度有限,只能长向发展。
这样的发展趋势产生了西方建筑在面阔方向远远小于进深方向的建筑空间,这与中国的传统建筑正好是相反的。其中,面阔指的是建筑主入口、正立面方向的长度,进深指的是垂直于正立面方向的长度。
早期的神庙模仿住宅,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围廊,演变成长方形的平面以进一步的保护墙体,同时增加建筑的尺度。柱廊开始成为标志神庙形制与等级的重要构成要素。
根据柱廊布置方式的不同,神庙分为前门廊式、前后门廊式和周围廊式。柱廊越多,标志着神庙的等级就越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周围廊的基础上,出现了两圈柱廊的周围廊式神庙。
当然,除了多见的长方形神庙,也有圆形、以及后面会介绍到的自由平面布局形式的神庙建筑。
我们可以从一张剖轴测图上清晰地看到神庙建筑的各部分空间,由大理石砌筑的墙体,围合成了建筑的内部空间,由柱式组成的柱廊形成了建筑的外立面空间。建筑的屋顶采用木结构的人字形屋顶,上面铺设瓦片。在建筑的正立面,采用石质的三角形山花来收头。
值得注意的是,神庙建筑的室内空间是不发达的,变化也不多。房间内除了存放一、两尊雕像外,可以说没有其他实际用途。实际上,在古典时期的希腊,雕刻被认为是最高级的艺术创作,建筑实质上是被当做一个三维的雕刻作品来处理的。因此作为装饰的柱廊就变得至关重要。
什么是柱式?
柱式,指的是石质梁柱结构各部件的样式和他们之间组合搭接方式的完整规范。他们不仅决定了建筑的形式和比例关系,而且据定了建筑的风格,是古希腊留给全世界的最重要的遗产。
要特别强调,柱式不同于柱子之处在于,“梁柱”结构体系,既包括垂直方向的柱子,也包括水平方向的梁。因此柱式由檐部和柱子两部分组成,檐部又自下而上包括额枋、檐壁和檐口三部分,柱子自下而上由柱础、柱身和柱头三部分组成。各个部分之间均以柱身底部直径为模数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将人体美赋予建筑
柱式比例关系的产生源自于几何学对人体美的研究,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自然创造了美的经典,人体各部分之间固有的比例关系,古代的画家和雕塑家都利用这些比例关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从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男性的头与身高的比例约为1:6-7,其中成熟的男性较为壮硕,比例关系为1:6,少年男子较为欣长,约为1:7;女性的头与身高的比例约为1:8-9,其中成熟的女性较为丰韵,比例关系为1:8,少女则较为纤细苗条,约为1:9;
与之对应的古希腊建筑艺术,将人体美赋予建筑,分别产生了象征着男性雄伟庄严的多立克柱式和代表女性柔美华贵的爱奥尼柱式。晚期又出现了科林斯柱式。
多立克柱式
希腊的多立克柱式的柱子呈现男性的比例关系,柱直径与柱高比为1:4-6,柱子没有柱础,从基座上拔地而起,柱头是一个倒置的圆锥台,简约有力。柱身上细下粗,上面有20个凹槽直通上下,槽与槽之间相交成很锋利的尖角,刚毅挺拔。
檐部,分上下三层,直接搁在柱头上的叫额枋,为一整条连续的水平带;顶上向前挑出的叫檐口;二者之间的叫檐壁。檐壁的明显特点是被一种竖长方形板块分割成段落,板块上有两条凹槽,因此叫做三垄板。版间的间隔大致呈正方形,经
西方古典建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