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得.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得
篇一: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读后感
在工作之余读到了段党委推荐的《知行合一王阳明》这本书。此书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以王阳明传记的形式将他一生的辉煌经历和心路历程呈现给我们,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知行合一给我们的启示是,所有的成功都来自行动,只有行动才能改变你自己。


儒家尚仁,偏于敛,
墨家兼爱,累于均,
法家严术,弱于道,
成大业者,当包容并蓄,
首尾兼顾且功守具备.
看明朝的那些事,最神的莫过王阳明,于是找来他的书,本来就觉得没时间看,乍一看又是文言,基本没信心了,可是“知行合一”那四个字还是有无比的魅力,偷空硬着头皮看了两段,没想到为人生打开一片新的天空。
我敢打包票,“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大部分人都没有正确理解,而且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理解,让我们陷入痛苦之中。
老王的解释比较老了,我就做一个现代版的吧呵呵,再顺便完善一下。
基本的意思是,知行合一,就是知与行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同生共死的,不可能先知再行,也不可能先行再知。
迷惑了吧呵呵。
其实老王在解释的时候没有具体把知识是个什么东西界定好,这也不怨他,他那时候的知识是比较狭窄的,只是包括修身齐家治天下这些内容,而蚂蚁有几条腿,元素周期表该怎么画这类的内容根本不会纳入他的知识范畴,所以只要搞清楚“知行合一”所指的“知”,并不包括资料性的知识就行了,这个“知”仅仅包括你需要去实践的那些知识,比如如何跟别人相处融洽啦,如何找个好对象啦这类的。


在王阳明那里,知和行的关系,是不可分

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48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2-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