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流传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
声也停止
例:鼓面碎纸屑跳动;
吊着的小球被振动的音叉弹开
(碎纸屑、小球的作用为把不易观察~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
特别结构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可以甩,测物体时不可以走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走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
量程,判断能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
分度值,以便迅速正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
玻璃泡所有浸入被测
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
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固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连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野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二、物态变化
升华吸热
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状况:
融化吸热
汽化吸热
1、融化和凝结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结点相同。
固
液
气
①融化:
凝结放热
液化放热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叫融化。
凝华放热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
非晶体物质:松香、白腊玻璃、沥青、蜂蜡等
明矾、奈、各样金属等
融化图象:
融化图象:
融化特色: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融化特色:吸热,温度不停上涨,
硬-软-黏-稠-稀,最后变为液态。
熔点:晶体融化时的温度。
融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连续吸热。
②凝结: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结。
.
凝结图象:凝结图象:
凝结特色: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结特色: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结点:液体凝结成晶体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停降低。
凝结的条件:⑴达到凝结点。⑵连续放热。
③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差异:晶体都有必定的熔点和凝结点;非晶体则没有必定的熔点和凝结点。
④融化和凝结曲线图
AD是晶体融化曲线图:
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
在BC段是融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段处于液态;
DG是晶体凝结曲线图:
DE段于液态,
EF段落是凝结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
状态
FG处于固态。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两种方式:蒸发
沸腾
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发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己的热量)
,拥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必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沸
沸
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