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土城遗址公园的设计.doc元土城遗址公园的设计
内容摘要北京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的设计有其特殊性,本方案是在各自分段招标设计后,调整并统一的规划。经过调整后,设计理念及空间结构提炼得比较清晰,公园内部结构比较简约。在保护土城遗址、修复坍塌的土城、勾画出元土城位置的痕迹、强化土城的形象和印象的同时,做到尊重历史、保护遗址与现代文化生活的统一。
1 历史概况
北京建都距今已有800年的历史,元大都的建成也已有700余年。元大都的建成,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它是我地建造起的一座都城,也是13~14世纪,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城市之一。元大都土城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城的设计思想。它的规划者刘秉忠根据《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理念规划的元大都城,筑有三组城垣,即大城、皇城、宫城。宫城称为大内,属天子所有。宫城外有太液池、兴圣宫(太后住所)、隆福宫(太子住所)。围绕三组宫殿加筑了一道城墙,称萧墙,即皇城。后来,明清两朝的皇城与元朝的皇城约略相当。特别要提的是关于大都城的中轴线,中心点和三组城垣,就是今日的北京中轴线及皇城故宫。外城即大城,其东、西墙长5 555 m,南、北城墙长3 333 m,全城呈长方形,共有11个城门。元代新建城墙,大多采用我国传统的构筑技术,用土分层夯筑。土城为梯形,底阔上窄。底、高、顶的比例为3:2:1。大都城墙的尺度大致为底宽24 m,高16 m,顶宽8 m。今日的元大都城垣遗址,是大都的西北城和北城。明朝建都北京后,出于防守的考虑,将大都的城垣缩小,废弃北垣城,南缩五里,另筑新城墙,但元土城北垣依然留存至今。
现存城墙自明光村至东北角楼全长9 km,宽超过百米,横跨海淀和朝阳两大区。现为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城及其两侧的绿地,在城市规划中为城市带状绿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土城上种植了大量树木,保护了土城土体完整。但几十年来,土城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被私搭乱建了许多房屋,有的地段已夷为平地,城体无存。
在“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规划中,元大都土城遗址和明城墙遗址被规划为古城垣景区。同时,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又是奥林匹克公园南部的绿色屏障。因此,2003年对土城遗址公园环境进行重新规划、整治,使人文、环境、生态有了全方位的提高,土城遗址得以更好的保护。
4 尊重历史,强化文脉,提升元代文化历史作用
我们在尊重历史、保护遗址的同时,也要满足和尊重现实文化生活的需要,现实文化应当代表整体社会的繁荣、发展、前进的方向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要适合中国现代的文化观念和历史观念。我们特别重视使新一代的文化继承人能够接受、喜欢,并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元土城已经遗存了700余年,但是一直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原因之一是因为它的最初形象已经看不出了。原有16 m高的城墙,大部分已坍塌为3~5 m高的小土坡,再加之树木草地的掩蔽,很难感受到其昔日的英姿。为此,设计方案中以雕塑、壁画、“城台”遗址、遗物等形象语言,表达版图空前的元帝国向世界开放、多元共融的格局。同时表达了元大都的繁荣昌盛和对世界的影响。
配合元土城的保护修整,在土城荡然无存的地段,将乱建的房屋拆除后,腾出数百米的空旷地。我们经过方案的比较,确定在缺损的土城地段
元土城遗址公园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