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摘要】吟诵是我国传统美读古诗词、创作古诗词的好方法,它主要讲究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因情行调、回环往复。吟诵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理解古诗词的情感美,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从而加深对古诗词高中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初探
【内容摘要】吟诵是我国传统美读古诗词、创作古诗词的好方法,它主要讲究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因情行调、回环往复。吟诵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理解古诗词的情感美,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记忆,增强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为了探索出更有效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教师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古诗词吟诵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古诗词 吟诵教学 有效策略
传统吟诵是学习中国古诗词的最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也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古诗词的吟诵教学应贯穿到整个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但是需要注意传统吟诵与现代诵读之间的区别。传统吟诵要讲究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因情行调、回环往复等。笔者将以《蜀相》为例,分析古诗词吟诵教学的教学模式,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依字行腔,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所谓依字行腔,即要求吟诵者按照古诗词字词的本音,以平长仄短、平低仄高的方式,还原诗文的音节。用普通话吟诵自然是依普通话的字音行腔。中国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且风格独特。尤其是格律诗通常有平仄的要求,也有严格字数规定与韵脚。格律诗通常在偶数句押韵,以四句为一韵,每韵一循环。因此,在教学《蜀相》时,教师应结合古诗词吟诵规则,先给学生讲解吟诵需要注意的事项,吟诵应采用的曲调及韵律的变化等。《蜀相》是首七律,节拍有两种划分方式:二二二一,二二一二。吟诵时,每个节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拖腔,遇仄声宜作停顿,一长一短,一高一低,产生抑扬顿挫的韵律美。且此诗属首句入韵仄起式。韵脚为:寻森音心襟,押平水韵。韵字与偶位是平声字的,要长吟,入声字则要短音、低诵,每四句为一韵。示范朗读后,要求学生依字行腔,用平长仄短的规则吟诵,声音就不会一味地短,也不会一味地长,而是平仄交错,长长短短,错落有致的,让人在吟诵中感受到诗词的韵律美,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因情行调,领略古诗词的情感美
吟诵的音高、音长、音速、音强、音弱变化,皆植根于古詩词的内容和情感。内容不同,情感有别,吟诵的腔调必须不同,这就是因情行调。教师在教学《蜀相》时,先引导学生准确解读诗歌的主题与情感,再引导学生要与诗歌的主题、作品的情感产生共鸣。在吟诵时,用吟诵声调把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首联第一句采用“二二二一”节奏,可以在二四字的平声上长吟,读出作者对诸葛亮的追思与崇敬之情。“何处寻”三字不疑而问,加强语势,一个“寻”字妙在刻画了作者追慕先贤的执著感情和虔诚造谒的悠悠我心。吟诵时,“寻”字要长吟拖腔,用转调来表达出悠悠之情。第二句“锦官城外柏森森”总写环境,由柏树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应以“二二一二”的节奏低吟,韵字长吟,来表现肃然起敬的情感。第二联写美丽的春景却无法掩饰祖国中兴希望渺茫的哀伤,“自”与“空”字互文,吟诵时一仄一平,仄短平长,再按“二二二一二”的节奏,末字为韵字拖腔,非韵字适当长吟,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沉郁之情。第三联概括
高中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