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区域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区域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doc区域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 区域教育发展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全面发展的基础。为了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基础,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单位的决策参考、科研指导作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开展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县(市、区)评估工作。其中,构建“区域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评估指标体系”不仅用于评估本项目的实施情况,也可供我国旨在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县、市、区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化;特色评估

为了便于帮助教育基础较好的县(市、区)进一步深入挖掘本区域的教师教育特色,并围绕教师教育特色的打造过程,全面带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十五”期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与评估研究中心特开发了“区域教育发展特色评估指标体系——区域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色评估指标体系”[1],努力推进区域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了CIPP模式。CIPP模式根据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四种评价的第一个英文字母而命名;“C”是指“背景”(Context)、“I”是“投入”(Input)、第一个“P”是指“过程”(Process),第二个“P”是指输出或者是产出(Product)。采用这一评价模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这一模式所涉及的四种评价都是为决策服务的。背景评价为计划决策服务,投入评价为组织决策服务,过程评价为实施决策服务,成果评价为再一次决策服务。这种评价模式与项目自身的目的相契合。项目评估研制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制定教育特色发展指标体系,帮助区域进一步明晰在打造区域教育特色过程中应该注意教育发展哪些方面的问题,从而明确在这些方面的发展状况和下一步发展策略。第二,教师专业化的概念与CIPP模式的理念在逻辑上具有某种内在的一致性,那就是都包括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内容,且都强调发展中的自主性。
研制区域教育特色指标体系在采用CIPP模式的同时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普适性与可比性原则
我们进行指标体系研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项目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首先应该遵循的就是普适性和可比性原则。所谓普适性原则是指,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普遍适用于各项目县,即只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特色的项目县都可以参考这套指标体系进行本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建设。所谓可比性原则是指,既然指标具有普适性,那么根据指标调查所得的数据便可以做区域间的横向比较,增加区域间交流,开拓各项目区视野。此外,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指标普适性和可比性的选择上,要注意国际通用与本国使用之间的关系。我国教育统计的发展和指标建设起步较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等国际组织的指标之间不能完成对接。许多在OECD组织中常用的,如对待取得数学好成绩的态度等指标,并不适用于我国。[2] 指标所需数据往往不可获得。毕竟普适性和可比性的基础是数据的可获得性。
(二)以评促建的原则

指标体系构建所遵循的第二个原则就是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即以评价为手段,以评价为契机,以评价为动力,促进区域教育建设,从而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特色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打造区域教育特色,而是通过建设

区域教师教育专业化特色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