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诗分类讲解(一) 咏史怀古诗
古诗分类讲解(一) 咏史怀古诗
一、概念阐释: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三)理性反思
前两类诗歌,作者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之感慨;此一种,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
⒈借古讽今,别有寄托: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例如
①桂枝香 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解释:
登上高楼凭栏极目,金陵正是一派晚秋的景象,天气刚刚开始索肃。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象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夕阳里,江上的小船张满了帆疾驰,岸旁酒旗迎着西风飘/拂。彩船出没,云烟淡远,江洲上的白鹭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用最美的图画也难把它表现。
回想往昔,奢华淫逸的生活无休止地互相竞逐,感叹“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亡国悲恨接连相续。千古以来凭栏遥望,映入眼帘的景色就是如此,可不要感慨历史上的得失荣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直到如今,歌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覆亡继,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例如 ①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的论调而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
②读《三国志》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前两句说,治国的关键在于任用贤才,不能说国家兴废是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三、四两句用史实来反证"有国由来在得贤"的规律性认识,说诸葛亮和周瑜一死,西晋灭掉西蜀和东吴就十分容易了
4
古诗分类讲解(一) 咏史怀古诗
。
高考链接:
1、2004年高考全国卷之四(青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古诗分类讲解(一)-咏史怀古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