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汽轮机设备规范
1 汽轮机技术规范:
主要技术参数:
汽轮机型号: C135/N150-
汽轮机型式: 超高压、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单抽、凝汽式
额定功率: 135 MW(抽汽)、150 MW(冷凝)
额定转速: 3000 r/min
临界转速: 高中压转子1578 r/min、低压转子1641 r/min、发电机转子1425 r/min。
旋转方向: 从汽轮机向发电机看为顺时针方向
额定进汽量: t/h (抽汽)、 t/h(冷凝)
最大进汽量: 480 t/h
最大功率: 157 MW
新蒸汽压力: MPa
新蒸汽温度: 535 ℃
再热蒸汽压力: MPa(抽汽)、 MPa(冷凝)
再热蒸汽温度:535 ℃
再热蒸汽流量: t/h (抽汽)、 t/h(冷凝)
额定抽汽压力: (+/- )Mpa
额定抽汽温度: ℃
额定抽汽量: 100 t/h
最大抽汽量: 160 t/h
排汽压力: KPa(抽汽)、 KPa(冷凝)
额定给水温度: ℃(抽汽)、℃(冷凝)
冷却水温度: 额定:20℃、最高33℃
加热器数: 二高加、一除氧、四低加
级数: 1C+5P++10P+2×6P =28级
汽耗: kg/KWh(抽汽)、 kg/KWh(冷凝)
热耗: 7252 Kj/KWh (抽汽)、 Kj/KWh(冷凝)
产品编号:
制造厂家: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投产日期: #10机组:2005 .07 #11机组:
概述:
C135/N150-、中间再热、双缸、双排汽、单抽、凝汽式汽轮机。其特点实现了热电联供,提高了机组的经济性及能源的利用率;采用高压抗燃油数字电调系统,操作简便,运行安全可靠。机组外形尺寸(长×宽×高)××(不包括阀门及主汽管),总重约350t(指本体重,不包括阀门及凝汽器等)。
主蒸汽从锅炉经两根主汽管道分别进入汽轮机两侧的高压自动主汽门,并由四根高压导汽管及高压进汽插管进入设置在高压内缸的喷嘴室。
高中压缸采取内外双层缸结构。通流部分为反向布置,高压缸由1级单列调节级和5级压力级组成,5级隔板均安装在高压内缸上。主蒸汽经过布置在高中压缸两侧的2个主汽阀和4个调节阀,从位于高压缸中部的上下各2个进汽口进入高压缸作功后排出,经再热冷段蒸汽管回到锅炉再热器,其中部分蒸汽抽至1号高加。从锅炉再热器出来的再热蒸汽经由再热热段蒸汽管到达汽轮机两侧的再热主汽阀、调节阀,然后经中压主汽管及中压进汽插管进入中压内缸。
中压部分由9个压力级和1级回转隔板调节级组成,第7~9级隔板安装在中压内缸上,第10~12级隔板安装在Ⅰ号隔板套上,第13级回转隔板安装在高中压外缸上,第14级隔板安装在第13级回转隔板所带的隔板套上,第15~16级隔板安装在2号隔板套上。中压缸第9级后部分蒸汽抽至2号高加。第12级后有两个工业抽汽口至工业抽汽,由第13级回转隔板来调整工业抽汽压力、流量,其中部分蒸汽抽至除氧器,去除氧器的抽汽管由工业抽汽管接出。第14级后部分蒸汽抽至4号低加。第16级后即中压缸排汽,上部有两个中压排汽口,经两根有柔性补偿能力的联通管流至低压缸,下部有两个回热抽汽口,部分蒸汽抽至5号低加。
低压缸采用双分流双层缸结构。低压部分由2×6=12级压力级组成,蒸汽从低压缸中部分别流向两端排汽口进入下部凝汽器。由于采用双分流对称结构,低压转子几乎不承受轴向推力。低压部分所有隔板均安装在低压内缸上。在低压第19/25级和第21/27级后分别设有完全对称的抽汽口,抽汽至低压加热器,其中第19/25级后抽汽至6号低加,第21/27级后抽汽至位于凝汽器喉部的7号低加。
,整个汽轮机转子为单轴三支点支撑,前、中、后轴承均为落地支承,有利于各轴承在负荷分配时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轴承刚度。推力轴承位于中轴承箱内。低压转子与发电机转子采用刚性联轴器连接。
机组在设计时采用了较大的轴向间隙和较小的径向间隙,以满足变工况的适应性及减小漏汽损失,提高机组效率。
汽轮机高中压静子部分死点位于中轴承箱下部汽轮机中心线上,高中压外缸与汽轮机前、中轴承箱靠定中心梁结构的推拉装置连接。低压静子部分死点位于低压外缸下部汽轮机中心线与低压进汽中心线的交点上。
本机组的高中
150MW汽轮机规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