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半年总结
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半年总结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统一支配,今年4月份,我被市委农办(扶贫办)选派到新县浒湾乡郑店村担当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在市、县委组织部、派出单位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作为第一书记,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合发展合力。创先争优树标杆。通过开展创争活动,我坚持以身作则,领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加组织的战斗力。培育和发展3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深化学习增素养。借助当前开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我坚持与村党员干部一道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还特地组织村干部和种养能手到光山县晏河乡帅洼村、浉河区五星乡蔬菜种植基地等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敏捷学习方式,增加村干部学习爱好,开阔村“两委”班子视野。“4+2”工作聚民智。为增加村内大事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针对性,我与村“两委”一道深化村组调研,实地考察,广泛征求村民看法,根据“4+2”工作法的工作程序对严峻制约刘湾、北坳、关冲、代洼四个村民组发
展的生产生活道路进行硬化,得到广阔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一事一议”,群众自筹资金近9万元,修通了3公里的路基。半年来,全村新农保、新农合、安排生育、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都顺当开展,件件都走在了全乡前列,让群众对村“两委”班子有了理解、信认和支持上的转变,村班子新形象日渐形成,整体战斗力明显增加。
三、调整结构、培育支柱产业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培育出支柱产业来,始终是我思索的问题。依据郑店村富余劳力多和山场资源丰富的实际,一个方面是要走出去,组织群众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为此,我多次与市、县劳务培训部门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组织群众到新县涉外劳务培训中心、信阳电子学校等地培训,联系县“阳光工程”到我村现场培训,帮助群众到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外和国内、省内企业务工,使郑店村外出务工人数快速突破了500人。
另一个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首先是围绕山场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郑店村山场面积大,但绝大部分是板栗林,目前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为此,我主动与市、县国土部门联系汇报,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对村里符合条件的板栗林进行土地整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广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目前,县国土部门已到我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签订了1010亩土地整理协议。同时,对山场上无法进行土地整理的板栗林,着手进行品种改良。为此,我专程到信阳农专农业科学系邀请尹健等3位专家到山场实地察看,化验土壤成份,现场诊断论证,探讨改良
对策,并多次到市、县科技部门寻求技改项目支持。在市科技
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半年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