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段翻译
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假设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字义:
去:临走
顾:看
于:在
比:连接着
伯乐:有名的善于相马的人
臣:我
一朝之贾:一天的报酬
点拨:
这那么寓言说明,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翻译: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理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要卖掉它,接连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你给帮帮助,去看看我的马,绕着我的马转几个圈儿,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将一天的报酬奉送给您。〞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临走时又回过头去再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
注释:
旦:早晨,这里指一天:下文是立刻的意思 愿:希望
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比:副词,接连的。还:通“环〞环绕。朝:早晨。一旦:立刻
陶侃惜谷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欲何用?〞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不田,而贼人稻!〞令吏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命令衙役捉拿那个人并鞭打他,抽了一顿鞭子。陶侃保护庄稼而执法严格,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1、尝:曾经
2、聊:随意
3、贼:毁坏
4、田:种田
5、鞭:用鞭子打
6、持:拿
7、贼:损害,糟蹋
越王勾践事吴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假设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吴王夫差〕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国家破残,人民伤亡,自己又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是内心愤怒、胆气豪壮,激情豪气像涌泉。他训练选拔士兵,决心赴汤蹈火与吴国决一雌雄。但经过大臣文种的劝说,以屈辱条件和吴国达成协议,勾践亲自为吴王作臣仆,妻子为吴王作奴仆;又亲自执戈为吴王牵马开道,经过这样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干遂将吴国打败,并擒获吴王夫差。所以?老子?说:“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称霸了中原。
悬牛首卖马肉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那么外莫敢为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
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
译文: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
晏子答复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灵公说:“好。〞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过了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墨子·所染?原文及译文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那么苍,染於黄那么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那么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说,他曾见人染丝而感慨说:“
〔丝〕染了青颜料就变成青色,染了黄颜料就变成黄色。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跟著变化。经过五次之后,就变为五种颜色了。所以染这件事是不可不谨慎的。〞
兼听那么明 偏信那么暗
[原文]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
文言文文段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