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转载知乎博客训练思维.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转载知乎博客 训练思维
转载知乎博客,训练思维
2011年05月31日
知乎每周精选?教育篇(一)
2011年5月31日 成远
知乎每周精选
| 暂无评论 ?
自我成长
Q:如何训练思维的深度和缜密度,
张赋自由》也非常出色,他的理念在中国教育体制下是否能推动起来,
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融业IT人员、、网商、文学爱好者、寻找自我价值的人生思考者,18968号知乎用户
A:
作为一名出生在八十年代中期的人而言,回顾我二十多年的成长经历,对比我身边朋友经历和现状,不得不说,中国的教育,在创造力方面基本是失败的。
衡量创造力教育的成功与否,我们当然要从此类教育是否有利于创造力的产生与发展谈起。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来,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必须具备至少以下三个因素:1)(至少在某一方面)见识广博;2)思维活跃,自主性强,桎梏少;3)有终身学习的热情。很难想像一个见识贫乏,思维迟缓僵化,不愿进步的人能够拥有惊人的创造力。
如果大家同意我以上的论述,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见证中国教育是怎样一步步摧残我们的创造力的。
首先,中国教育目前有一大特点是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开始学习我们以前小学时才要求的课程。我不否认,孩子们的智商是一代比一代高,但智商高并不代表着可以进行提前学习,因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不会因为智商的提高而加速的~因此,当孩子们在本该玩耍的年龄坐在了课堂里提前体验枯燥的课程时,他们的心灵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压抑和扭曲了。3-6岁的幼儿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开端,而手段则完全是游戏~在萌芽期就被摧残的创造力,是先天不足的。
进入小学后,家长“一好百好”的观念和教师好差生的区别性对待,更是让绝大多数的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史地生这类的“副科”都不用心对待,更遑论其他的业余爱好,小学和中学的阶段,正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求知欲最活跃,吸纳知识理论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最关键时刻,如果学校和家长能在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的能力所在,之后引导并帮助他发展自己的特长,所谓“因材施教”,那么,一个天才是完全有可能诞生的。但现状是怎样的,题海,几乎没有的课余时间,刻板、程式化的学常的孩子的全部学习热情。只有少部分智商较高,在学习之余有一点余力的孩子,才有可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的方方面面,窥得一些先贤巨擘的辉煌成果。但这对于他们而言,仅仅起到扫盲的作用,要想陶冶情操,远远不够,更遑论有助于创造力了。
大学,被压抑了十几年的人们或者拼了死命地玩,或者完全被社会“生活艰难”的理论同化而开始为考研考博努力。再加上大学的教育继续禀持空泛无聊的理念,因此,在大学里,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了自己的兴趣、理想而读书的,大家心里清楚答案。能够对所学的专业有深深的兴趣,并且毕业后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单位,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步步走向成功的人,万中有一否,
所以,现在开始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70后,80后,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处于不知道什么是理想,不知道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每天生活得辛苦且麻木的状态。本来作为年轻人,我们至少还有年龄这一个唯一的优势。但是,低
得令人发指的社会保障,近乎严酷的生活环境,没有高收入,没有房子车子就没有幸福的社会基本论调,剥夺了我们的最后一线希望。如果连饭都吃不上,我们还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理想,并想办法积淀自己的人生,最后实现它,墓木
早就拱矣。还是找份工作,老老实实地干一辈子吧。
以上就是中国人创造力一步步走向彻底沦丧的历程,这不仅仅是中国教育的失败,而且是整个社会体制造成的必然结果。
#119596
2011-05-13 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
Q:为什么会有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的现象,
尧耳,小说、影评作者,文学硕士
A:
作为一名“小时略了了,大非常不佳”的当事者,很想从自己的角度回答一下。
由于4岁开始读书,后又因为机缘跳级。导致比同班同学普遍小3岁。因此,从小收获的就是全面的赞誉和耀人光环,亲戚、邻居、街坊口口相传,读高中的第一天,开水房的大叔就认出了这个“神童”。所谓“一美遮百丑”,我的孤僻性格、好强个性及口无遮拦的缺点,完全被“那么小就读书”的光环所掩盖。就这样一直读书,“神童”的帽子也一直持续到工作岗位。
我非常感激和佩服我的父亲,他和母亲是最了解我的人,知道我的懒惰、骄傲等一系列缺点,一直以低调、严苛的态度警醒我保持冷静。也许正是父亲的科学教育,才没走向“药家鑫”吧。
尽管如此,一个儿童很难在如此多赞誉面前保持冷静。我的成绩其实并非顶尖,一直处于中上阶层。但是,心高气傲、不容质疑、浮躁偏执的恶劣品性也在赞誉中逐渐浸入身体,因此,无

转载知乎博客训练思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indurst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22-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