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选材:逆向思维出新意
【技法指导】
在选材作文时,我们可以选取正面的材料来直接表现中 心。但想要让自己的作文出新出奇, 就要尝试变换一下角度, 在选材上动脑筋 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 及的领
域切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喉断,
肉食”的悲惨遭遇的直接负责人是那位
“好事者”。倘若“好
事者”能“物尽其用”,可怜的驴也不会魂断山下。
七是重新诠释,彰时新理念。这种方法就是对人们习以
为常的观点、道理等进行新的解释,例如小草精神一直令世 人弘扬,但 有位学生则写了一篇观点前卫的文章《小草精神 不可提倡》。文中作者 批评了小草安于“没有花香,没有树 高”的现状,揭示了小草的“无人 知道”的安分守己,不思 进取的盲目心态,这种“不求闻达”的消极思想与当前我国
改革开放振兴中 华的强劲奋取的主旋律是格格不入的。作者
最后强调“我国要想立于强国之林,必须摒弃小草精神,勇 于开拓,发
愤图强”。这种全新的解释,给司空见惯的万物
赋予了新的思想。
“反弹琵壬琶壬”的选材方法确实是一种切实有用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也有较强的“针对性”,我们在使用这种方法时 还需注意反 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 异。那些违反科学道 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 弹”,都是不可取的。例如“螳臂 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 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 念,那人们将难以 认同。
笔者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思考 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 是自古以来人们 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反弹成“欺老骗幼”。
二是一些寓言、神话、成语、典故,不能单从表面字意理解, 而应把握 其内在含义。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要学习的是
种精神,如果从愚公的做法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 如搬家” 这一结论,显然有悖于寓言的原意。三是名人的优 秀事迹不宜反弹。四 是国家政策、路线、方针等不宜反弹。
【名篇赏析】
担不起,不如放手 李冠 周芷若在高塔内答应师父从此担当峨嵋派 重任的遗愿,
此后便因此而变得行事心狠手辣,整个人的心灵极度扭曲, 非但没有振 兴峨嵋,反而把自己的青春浪费在了“担当”
字之中。岳不群担当起华山派的掌门之后,总想一鸣惊人, 光复华山, 却因急功近利而修炼辟邪剑谱,结果英名丧尽, 华山派也从此衰落。
金庸先生似乎对“担当”二字很是看重,除非天时地利 人和,很少有人漂亮地“担当”,倒是有不少像《鹿鼎记》
中的郑克爽、《天龙八部》 中的慕容复一样的人, 逞能未果, 反遭天下人的白眼。
由此观之,“担当”并不容易。过分苛求自己,便易出
现上述的悲剧,既然担不起,不如放手。
屈原执着于当个贤臣,却因不能感化楚王反遭小人谗言 而自沉汨罗江底。陶渊明亦然,遍览官场黑暗后,他毅然选 择“不为五 斗米折腰”,最后照样名留青史。贾谊想担当起 振兴家”只落得“不问苍生问鬼 神”。李太白则反之,宁放白鹿 青崖间也不摧眉折腰事权贵, 青莲居士流芳千古。比干仗义执言,敢于 直谏,担天下之责, 可下场又如何?而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却放下了“担 当” 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秀口一张未尝不是半个大宋。
担当说来不难,但论起家国天下的重任,谁敢轻易承担? 刘禅勉强登基,却因亡国而遭人责骂,项羽勇挑重担,最后 却因有勇无 谋而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如此重大的责任,担当 得当,必然光耀千古, 但倘若有半点闪失呢?不但误己误人, 而且还误家误国误天下。真到了 毁家灭国的地步,外界的责
难会把人压得透不过气来,而且这一压,就是千百年。
如此,当我们再次回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闲适,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 洒脱,苏轼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安逸时,不禁为他们的放 手而赞叹。魏征和李世 民毕竟是少数,诸葛亮和刘备更是不 可复制。责任太重,前路迷茫,谁 说宁可头破血流,也要奋 力扛鼎?
有时候,担不起,真的不如放手。
【特色精析】
本文是一篇“反弹琵琶”类的佳作。由金庸小说入题,
提出“既然担不起,不如放手”的观点,反弹琵琶出新调,
让人拍案称奇,读兴大振。以“担当”为主题的文章,由正
面切入并不足为奇,而像作者这样“横看成岭侧成峰” 、独 抒机杼本不多见,兼之文脉畅达、有理有据者更是凤毛麟角, 不禁让人 在为满纸的“豪言壮语”击节之外,更觉眼前一亮。
文章伊始,作者以武侠小说中为“担当”二字所累的悲剧人 物为切入 点,结合金庸先生对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理 解,进而引出“担不 起,不如放手”的独到论点,可谓水到 渠成。
作者能够从小说的虚拟人物中撷取事例,而不循规蹈矩,
味因循史料,已见新意;再加上后文中又辅以史实
反面选材:逆向思维出新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