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ellosis)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和流行。给畜牧业造成很大损失,同时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目前在人、畜间仍有发生,给畜牧业和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本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本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病原】
本病病原为布鲁氏杆菌,为细小,两端钝圆的球杆菌或短杆菌,~×~,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柯兹洛夫斯基氏染色法染色,菌体呈红色,其他菌呈微绿色或蓝色。在病料涂片上密集成堆、成对或单个排列。
本菌有6个种,即羊(马尔他)布氏杆菌、牛(流产)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沙林鼠布氏杆菌、犬布氏杆菌及绵羊布氏杆菌,各型布氏杆菌在形态和染色上无明显区别。
布氏杆菌形态
本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较差,在培养基中加入甘油、葡萄糖、肝汤及血清等,有助于本菌生长。初次分离时,生长缓慢,在10%CO2环境下才能生长,以后传代无CO2也可生长,第一次需5-10天才可见菌落。
布氏杆菌对外界环境因素抵抗力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0~120天,水中可存活75~150天。对湿热敏感,60℃30分钟,70℃5分钟即可杀死,煮沸立即死亡。常用消毒药,如3%石炭酸、来苏水、3%石灰乳均能在数分钟内将其杀死。
本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及氯霉素敏感。
【流行病学】
多种动物对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自然病例主要见于羊、牛和猪,各型布氏杆菌主要引起该种动物的布氏杆菌病,也可发生交叉感染,如羊型主要感染绵羊、山羊和人,也可感染牛、猪,鹿和骆驼。
通常母畜较公畜易感,成畜较幼畜易感,实验动物中,豚鼠和小白鼠最易感,家兔次之。
病畜及带菌动物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病母畜在流产时,随流产胎儿,胎衣、胎水和阴道分泌物排出大量布氏杆菌。此外病畜还可通过乳汁、精液、粪便排出病原污染环境、牛舍及其它物品,而引起传染。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其次为皮肤、粘膜及生殖道,本菌不仅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引起感染,而且还可以通过正常无损伤的皮肤粘膜引起感染,此外,还可经交配由生殖道感染。
布氏杆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