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 文山州中心血站.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DIC患者临床输血治疗
文山州人民医院ICU
陈淑云
主要内容
一、凝血、抗凝机制
二、DIC的概念
三、DI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
五、DIC的诊断和治疗
(一)凝血、抗凝机制
三个阶段:
1 .因子FX激活成FXa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FII)激活成凝血酶(FIIa)
(凝血酶的形成)
3 .纤维蛋白原(Fbg) 转变成纤维蛋白(Fbn)
(纤维蛋白的形成)
凝血酶原
激活物形成
凝血酶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ⅩⅩa
凝血酶原凝血酶
(Ⅴ+Ca2+、PL)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ⅫⅫa
固相激活
酶相激活
Ⅺ、Ⅸ、Ⅷ
Ⅲ(TF)
TF-Ⅶ、Ca2+
内源性
凝血系统
外源性
凝血系统
凝血
抗凝血

(Ⅻ因子激活开始)

(TF入血开始)
、聚集
;
;
;
;
ATⅢ、肝素、蛋白C、
TFPI;
;
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
血管痉挛
血小板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抗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
抗凝
凝血
纤溶
止血的过程
DIC的发生是由于凝血力量超过抗凝血力量!
二、DIC概念
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使凝血酶增加,进入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三、DIC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感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病理过程(缺氧、发热、酸中毒等)
损伤血管内皮
启动内凝过程
组织损伤:产科并发症(宫内
死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等
释放组织因子
启动外凝过程
凝血过程激活
血细胞破坏(白细
胞、红细胞、血小板)
其他促凝
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 文山州中心血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017848967
  • 文件大小1.67 MB
  • 时间2017-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