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宫秋及昭君出塞比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z
?汉宫秋?与?昭君出塞?比拟
马致远的?汉宫秋?与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同是以“昭君出塞〞为题材,但〞中被嘲讽的对象,而?汉宫秋?却以他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深深赢得了观众对他的同情和怜悯。他对昭君的温柔多情与他在治理庸无能,构成了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显示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他在国家政治上无所用心,只是为“后宫寂寞〞而发愁,但他对昭君的爱又是刻骨铭心的,这更突出了全剧的悲剧性。而个人的悲剧越深,民族的悲剧就越浓。他作为一国之主,却不能保护自己心爱的女子。他在政治上的无能造成了国家的衰微,在面临国家危难的关头,大臣们不去想怎样破敌使国家免遭灾难,却一个个逼着汉元帝遣嫁昭君。这些大臣平日里“舞蹈扬尘,山呼万岁〞,外表上看似忠心耿耿,到了关键时刻,却“似箭穿了喉咙,没一个敢咳嗽〞和匈奴王一起逼元帝让昭君和番,逼着君王以一个弱女子来换取自己的苟安,汉元帝的无奈,是一国之主的无奈。通过对元帝形象的生动描写,使个人的悲剧与国家民族的兴衰严密联系起来了。
?汉宫秋?的重心还是在昭君形象的刻画上。在以往的作品中,多把昭君写成因未得到皇帝的恩幸而含悲抱怨,自请出塞,把个人恩幸看得高于一切的女子。而?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则与众不同,她是相貌美丽、品质高洁、独具卓识、能为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尊严而牺牲自己爱情和生命的巾帼英雄。昭君虽然出身农家,但却来历非凡,是其母梦月而生,是高洁的月的化身。因此,当皇帝的宠臣毛延寿向她索贿时,她
-
. z
“自恃容貌,全然不肯〞,凸显了其傲显贵、鄙权臣的性格。剧中又虚构了当匈奴逼亲、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昭君以国事为重,抛闪下个人“闺房之情〞,自愿和番,去消受那“胡地风霜〞的情节,这又凸显了她深明大义的一面,为了使昭君形象更符合人物性格开展逻辑,马致远进而再一次改写了历史叙事,增写了昭君不肯入番,投江而死的情节,这更突出了昭君的悲剧形象。而相比拟起来,陈与郊的?昭君出塞?在人物形象刻画方面要逊色得多,?昭君出塞?是个以昭君为主要人物的旦本戏,其中对于汉元帝的刻画只有两段,绕
池游与啭林莺,这中的汉元帝只是在宣昭君上殿遣嫁匈奴时惊觉昭君的美貌时,懊悔把她嫁给单于,但又发现已经容许了单于不可失信于人,只好作罢,仍是传统的元帝形象。而剧作中的昭君也仍是一个得不到君王宠幸而悲怨的女子,在女官来诏时以为是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却不想竟是让她远嫁匈奴和番,她的感情是
“压翻他杀气三千丈,那里管啼痕一万行〞的哀怨,是对美女和番政策的万般无奈,是对家乡的思念。
三、悲剧气氛
?汉宫秋?是一部悲剧意蕴非常深厚的作品,剧作首先塑造了一个悲剧的帝王形象。昭君出塞“和亲〞,是汉元帝内心痛苦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位被爱假设掌上明珠的妃子,是让敌人强行勒逼走的。在中国历史上,和亲是各民族之间睦邻友好关系上的外交措施,是一种自愿行为。而马致远不拘史实,借题发挥,对?汉宫秋?外部冲突的主动作
-
.

汉宫秋及昭君出塞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33 KB
  • 时间2022-08-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