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培养目标.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适应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各个方向发展的基本需要,保障核科学与技术在生命、环境、安全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的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及学位
1、学制:四年
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76学分。其中必修课166 学分,选修课10学分,
3、学位:本专业属工学门类,主干学科为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是理工兼容互补的专业。修业期满,成绩合格,授于工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结构

    作为核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的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其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要以系列相关物理理论及环境工程理论为基础,具有较高的数理要求。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要特别强调数理基础和环境工程理论体系。除了要求较高的数理基础与环境工程基础外,本专业的实践性也非常强,因此,要加强实验课程的教学。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涉及面宽,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以能力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观念为指导,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原则,以适应现代核科技领域研究、国防工业和国防建设及审管部门对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要。
因此在构建学校的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加强基础。由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需要较深厚的数学、物理理论基础,因此,特别要强调相关基础物理理论课程的学习,强调相关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掌握,从根本上加深对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满足长远的专业发展的需要。
(2)强调实践。由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性强,课程体系设计时应重视实验、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环节的配置。为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研究与管理。
(3)体现特色。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的定位,本专业分成核工、环境、医学三个方向,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上,按不同方向,以一定的学时,再分别必修及选修专业方向的课程,充分发挥各自特长。
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总学分176学分,其中必修课166学时,选修课10学分。
课程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总表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学时
占总学时比例%
公共基础课
必修
38

754

专业基础课
必修
83

1584

专业方向课
必修
35

630

专业选修课
选修
10

684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必修
10

合 计
176
100
3652
100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 注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4
1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3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2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
108
4、5
5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
3
54
1
6
大学英语
16
288
1,2,3,4
7
形式与政策
1
16

培养目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幸福人生
  • 文件大小4.15 MB
  • 时间2022-08-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