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8利奥塔的美学.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利奥塔的美学
一利奥塔简介:
让—弗朗索瓦·利奥塔(Jean-Fransois Lyotarod,1924-1998)是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他大学学的是文学和哲学,获学士学位后,从1949年起到1959年,一直在公立中学任教,其中1954年发表了一篇介绍性的文章《现象学》,介绍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理论。此后,他加入了持不同政见的马克思主义团体“工人权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从1956年起,利奥塔写了许多文章支持阿尔及利亚人民为摆脱殖民统治而进行的斗争。这些文章主要发表在《社会主义还是野蛮》杂志上,因为这个原因,他和这个同名团体发生了密切关系,并成了这份杂志的编辑。这个团体是由一批前托洛茨基分子创立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力图以其所得付诸革命性实践,参与到当时的法国政治生活中去。对苏联的分析导致这个团体的一部分人成为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消除压迫,尽管苏联取消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却产生了官僚对民众的压迫。
这种思想,也促使利奥塔从一个马克思主义左派变成一个反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的著述中,多见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
在中学教书之后,利奥塔转入大学任教,同时也参加政治活动。1964年,他与《社会主义还是野蛮》杂志分道扬镳。1968年,他作为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和农泰尔学院的讲师,参与了五月的学生运动。学生运动的失败,一方面标志着有组织的好战左派的失败,进一步洗涤了利奥塔的马克思主义左派的思想,另一方面也粉碎了利奥塔对通过自由、民主的启蒙解放运动达到公正的幻想,从此他开始设计一种新的通过“异争(differend)”来达到公正的“导教”政治观。
1971年,利奥塔出版了他第二本著作《话语,形象》,这本著作是他同年进行博士答辩的论文,他以此获得巴黎大学的博士学位。第二,他被聘为巴黎第八大学(万塞讷大学)的哲学教授,此后又在欧美多所大学任教。在这段时间中,利奥塔出版了他多部著作或论文集,有《游离马克思与弗洛伊德》(1973)、《里比多经济学》(1974)、《异教说明》(1977)、《公正游戏》(1979)
等。
1979年,利奥塔在魁北克大学委员会上送交了他的论文《后现代状况》《从此在欧美名声大噪。接着,他还出版了文集《异争》(1983)、《知识的与其他的文本的坟墓》(1984)、英文写成的思想自述性著作《旅途》(1988)及《非人化》(1988)等。
二利奥塔“后现代”思想简述
1 反对宏大叙事(元叙事)
利奥塔是一位以“后现代”思想成名的思想家。“后现代”其实代表着一种整体性的态度,即反对“现代性”的态度。何谓“现代性”?利奥塔称之为“元叙事”或“解放”、“启蒙”的“宏大叙事”。它的产生,源于一种错误。利奥塔以为,在人们的叙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例如在柏拉图的对话中,叙事者一方面可以转述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当评判者的角色评判别人的意见。本来,转述别人意见的角色应是内在于别人意见中的,而评判者是外在于别人意见的,两个角色并不同一。但当人们以评判者的角色去转述别人的意见时,就以自己的立场去代换了别人的立场。这种以某种立场代换其他立场的行为无疑将部分扩大为整体,将条件性的叙事视为基本的、“元(meta)”叙事。在《公正游戏》中,利奥塔区分了两大类陈述,一种是描述性的认知陈述,一种是祈使、命令式的伦理陈述,而西方传统哲学是对这两大类陈述的混淆,把认知理论上自足的陈述当作是对的,从而作为放诸四海皆准的,可用于诸种领域中(包括伦理)的命令。在《后现代状态》中,利奥塔也指出了这样一种类似混淆,即科学话语与叙事话语的混淆。
利奥塔认为,这种混淆,导致了“解放”的“启蒙”的“宏大叙事”。所谓“解放叙事”或“启蒙叙事”,有两种意义,一是将人的行动建基于知识之上,尽管人的行动涉及到人的处境,而知识则不考虑人的处境;二是为人类竖起一个理想,例如“人性”、“非异化”等,而视人类当下状态为这个理想——其实是概念——的自我实现过程(自动性)的片断。这第二种意义仍有以偏概全、混淆两种话语模式的问题,因为理想—概念毕竟是不能统摄人生处境中的多元发展意向的。
2 差异政治(异争)
利奥塔认为,“后现代”就是强调角色的差异性。面对一种处境,可以有多重解释,每种解释都有其理由,始终处在不可为他者同化的“异争”状态中。这种状态,在政治上可以表现为“异教主义”,以对抗现代性的“极权主义”。
不过,“后现代”并非是“现代性”的绝对对立面,相反,“它无疑是现代的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极权”的统一有一基础,就是统一前的“异争”。“现代性”的态度是认为“异争”可以解决,“共识”可以达到,而“后现代性”因为始终强调处境的差异,认为不可能达到所谓“共识”,故而将“异争”维持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涉及

8利奥塔的美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