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赠刘景文古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赠刘景文古诗【6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闻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

赠刘景文古诗【6篇】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闻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代四大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首领,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概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品尝 篇二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妙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现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由于“橘”象征着很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行和秉性


出处 篇三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赏析 篇四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剧烈比照,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提醒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方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消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鼓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间,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佑五年(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好像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的高超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

赠刘景文古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TONGMU
  • 文件大小13 KB
  • 时间2022-08-3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