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克己为仁“到“为仁由己"一对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感悟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早在 千年前,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先生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 果人们能够对自己有所规范,克制自己使从“克己为仁“到“为仁由己"一对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感悟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早在 千年前,我国伟大的哲学家孔子先生就已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如 果人们能够对自己有所规范,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既 是和谐;而是否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并不在于别人。
不可否认,有很多时候个人欲望和社会规范之间是不能完全统一的,总是存在着 矛盾冲突的一面,而当个人的欲望与社会公德、社会规范相冲突的时候,自我约束、 抑制个人欲望而选择社会规范,这便是社会责任意识的体现,便是〃克己为仁〃。“为 仁由己”指的是发自内心地去实施仁德,去做好事,是社会责任意识更高层次的体现, 是社会的奉献精神,是为大家服务的利他精神。
所谓"克己为仁”,对于我们普通者百姓来虬并不需要是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小事中,是受社会大环境感染后的具体体现,简单地说,就是考 虑过他人利益之后的行动。社会责任意识是一种道德修养,与职业、年龄、贫富都没 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常说要培育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培养的是一种“克己”精神。 而我认为所谓的〃克己〃并不是过分的压制自己的欲望和想法,而只是一种适当的自 律精神,通俗地讲,就是遵守社会公允的礼仪制度,不会因为一些的自己的行为而导 致周边的人觉得不舒服。比如在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不乱扔垃圾等等,这些都是考虑过别人感受后的行为,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常 见的小事,这种在不知不觉中体谅到身边有需要的人的行为,就是一种已经刻在我们 心中的〃自律”,是社会责任意识最基础的体现,是每一位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
“为仁由己",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奉献精神。“为仁由己"字典上的解释是:实 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即是说由自己真心地决定去做好事,关怀他人、回报社会,
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更高层次的表现,是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 自觉地把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中。我们最熟悉的奉献 精神无疑就是雷锋精神。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雷锋同志的事迹,深受他舍己为人、乐 于助人的精神而感动,现在新时代仍需要雷锋精神。而我们身边的志愿者活动就是雷 锋精神的传
心得体会:从“克己为仁”到“为仁由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