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有三位作家聚在一起吃饭,甲说:“吃在中国。”乙说:“在中国吃。”丙则长叹一声:“在吃中国。”
体会这三个人所说的话得不同意味。
食文化在中国。
想吃美食,到中国去!
作家感叹那些用公款大吃大喝的人任意
挥霍国家财富,吃穷了中国
(一)炼字
曾军作战初期多次失败。清政府要求各地的地主武装头目写奏章总结与太平军作战的经验教训。曾国藩写到“屡战屡败”一词。当时作为师爷的左宗棠看罢大惊,劝其改为“__________”。咸丰帝看后大悦,湘军也因此得到了清政府的大力支持,势力越来越大。
屡败屡战
相传,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庭坚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
“轻风( )细柳”和“淡月( )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二)古典诗歌中的炼字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苏东坡当即道: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庭坚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 “有了,
‘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庭坚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庭坚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拊掌称妙。)
为什么?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注】映:映照、辉映、显现;隐:藏匿,不显露。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①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 ②又运用拟人,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也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
下句中添“映(映照、辉映、显现)”、“隐(藏匿,不显露)”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写出了如雪梅花融化在淡淡的月光中隐隐约约的朦朦胧胧美景,十分传神,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
——福楼拜对莫泊桑如是说
曹雪芹呕心沥血撰红楼,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古人对文字的斟酌还有这样一些名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 贾岛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 杜甫
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清·沈德潜
古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着实令我们钦佩。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
朱光潜
咬文嚼字
文体介绍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见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咬文嚼字》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