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2班第四大组
10号张宁、14号高良平、16号龚媛、30号吴娟
31方梦连、32黄腾鹏、39周江芳、48谭文胜
卖火柴的小女孩
众所周知《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一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那什么是童话故事呢?
童话的概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样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完全借助幻想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民的理想、愿望。
“童话”英语为fantasy tale,即“幻想故事”, 台湾《中华儿童百科全书》中解释为:“童话就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故事,不过这故事并不是普通的故事,也不是真的故事。这故事是想出来的最可爱的故事。这故事把天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当作人来看待,让所有的东西互相交朋友,让好的愿望能实现,让一切有趣的事情都能发生。”
童话的起源与发展
童话源远流长,最早的童话是由神话、传说演变而来,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与传播。童话与神话传说有着渊源关系,都以幻想为主要特征。
童话的发展:(一)贝洛、格林兄弟与民间童话
(二)安徒生与文学童话
(三)叶圣陶与中国童话
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出自安徒生的笔下
文学童话
文学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在安徒生这里走向成熟,他使童话的幻想带上了儿童幻想的特点,他用孩子自己的方式表现孩子们的生活,他的语言具有浓厚的儿童特色。安徒生第一次勇敢地把现实生活引进了童话创作,他运用作家的理性思考,从现实出发处理民间童话素材,使之翻出新意,同时还创作了一批完全取材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将普通人平凡的日常生活引进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与文学童话
《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
卖火柴的小女孩与文学童话
从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知道《卖火材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原型正是安徒生的母亲,他用母亲为原型创作的这一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其中小女孩的心理活动描写是符合当时小女孩的心理的,因此安徒生是站在小女孩的角度写的,有浓重的儿童色彩; 而用自己母亲为原型并且揭露当时的社会黑暗,是取材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将普通人平凡的日常生活引进童话。
童话的不同类型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不同,可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这类童话中的人物是普通的人,描述普通人的生活,其特征在于写普通人,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往往具有某种讽刺性和象征性。里面的主人公虽然都是普通人,但在现实世界中,却又无法找到这样的人。
童话的不同类型
拟人体童话:这类童话中的人物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让他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开直升飞机的老鼠》等等。幼儿童话常采用拟人体的写法,如小猫钓鱼、小溪唱歌……。
超人体童话:这类童话所描写的是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之中,借助超越常人与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来展开神奇怪诞的情节。如《神笔马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不过,在一些现代童话作家的童话创作中,也常常采用这种表现方法。例如,在《五彩云毯》中,白衣仙女、太阳神、雨神等都是超自然的人物,七仙女采集各色云朵,编织云毯等等行为,在现实社会中是无法找到的,但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又是人类所共有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人物形象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属于常人体童话 。
这篇童话里的小女孩并没有什么超人之处,它塑造了一个“没戴帽子、没戴手套、赤着脚,长长的金卷发披在肩上”的小女孩。小女孩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寒冷的平安夜,为了不遭继父的毒打,为了能卖出一根火柴,她一整晚都在与寒冷和饥饿作斗争,饥寒交迫点亮了火柴,在火柴光中产生了幻觉,见到了烤炉、圣诞树、食物和她最亲爱的奶奶,最后她带着对最亲爱奶奶的思念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离开了这个世界。
《卖火柴的小女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