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古典诗歌的体裁
诗
词
曲
古体诗(古风、古诗)“行、吟、歌、引”
近体诗(律诗、绝句)
(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
词牌——词调的名称
题目——点明题旨
按字数分
小令 58字内
中调 59-90字
长调 91以上
散曲
杂剧
小令
套数
沁园春·长沙1925年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初读,把握节奏,注意语气。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时间
人物
地点
再读,鉴赏品悟,读出情感。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
请找找本词上片中的意象
山
林
江
舸
鹰
鱼
万
层
漫
百
争流
红遍
击长空
碧透
尽染
翔浅底
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静景
静景
动景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色彩鲜明
想一想:为何作者在面对如此多娇江山的时候,会发出“怅”的情绪?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如何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
“主沉浮”指主宰国家命运,这一问透露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万:写出了山之多)
(遍:写出了山之广)
(层林:写出了林之多)
(尽染:写出了染之透)
炼字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漫:江水溢满之状
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击: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
翔: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上阕在语言上(用字、用词)有什么重要特点?
《沁园春长沙》2016上课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