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松花江啊,北国的江!
你的甘甜厚的乳汁,哺育了多少智、勤劳的儿女。
你有远流长、永不枯竭的生命,你可曾知道,你的
一个聪、软弱的女儿,早已于千里之外的异乡?
你那腾流泻、清温暖的江水,也许就是思念女儿
的哀伤悲悼的眼泪?
从松花江那丰满的母体上,分流出来了许多较为纤细
的支流。一条名叫呼兰河的小河旁边,坐落一座名叫呼
兰的小县城。这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
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本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
相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几
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
民却仍旧是因袭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
木的生活。萧红在她后来写的《呼兰河传》里,曾经讲述
过一个关于大泥塘的触目惊心的故事。那就是呼兰县城里
有一个五六尺深的大泥坑,经常淹死马、猪、小孩子,给
人们造成了许多不便与灾难。其实,用土把坑填平,本是
一件极易办到的事情。但是,呼兰县的居民,竟宁肯站在
这个泥坑旁边说长道短当看客,把淹死的猪、马以及别人
家的孩子,当成娱乐自己的材料,却谁也不想去改变现状。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是多么的单调、落
敏感、有才华而又不幸的女作家萧红,就诞生在这座房子里。
后和保守。而这个地方,就正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敏
感、有才华而又不幸的女作家萧红的故乡。
七八十年前,呼兰县里住着一家姓张的大地主。他们
的远祖原是山东省的破产农民,逃亡到关外垦荒耕种,残
酷地剥削与他们命运相同的、后来的农户,逐渐地发家,
在许多县里置办了大量的房地产,成了当时东北有名的汉
族大地主。到了萧红祖父张维祯这一代,张家的财势已经
渐趋没落,各房分家之后,张维祯这一支就定居在呼兰县。
在张家巨大的,但是荒凉的宅院里,存在着不和谐的、
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萧红的祖母、张维祯的妻子范氏,
是一个精明、厉害的老太婆,她使丈夫居于她的从属地位,
自己掌握着家里的财政、经济大权。萧红的父亲张廷举
(张选三)是张维祯与范氏的过继儿子,贪婪成性,对父
母、对儿女,都没有真感情。萧红在她以后所写的《永久
的憧憬和追求》①里,曾经这样记述过她父亲的为人“:父
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
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而疏远,甚至
于无情。”萧红的母亲姜氏则是一个思想观念极为奇怪的
人,她十分地重男轻女,看不惯公公对女孩的娇纵,她本
人虽然粗通文字,生前却绝对禁止女儿读书。
就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的家庭中, 年月日
(阴历五月初五端午节)②出生了一个女孩,大人们给她取
名叫张莹。这个女孩来到人间以后,从来没有像别的孩
子那样,得到过父爱与母爱。她的缺乏人性的父对她总
是十分冷漠;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她的生母对她也总是恶
言恶色。她的祖母也并不像别人的祖母那样慈祥,当她
岁的时候,她喜欢用小手指在窗纸上捅个小洞,她觉得那
纸窗像面小鼓,用手指地捅破了,很好玩。她的祖母
看到她这样,就拿了一枚大针站在窗外,专门等着刺她的
小手。这种没有抚爱、没有温情的不正常的感情生活,深
深地刺伤了她的幼小然而敏感的心灵。
而在这个缺乏抚爱的家庭中,惟一疼爱小萧红的人,
就是她的祖父张维祯。萧红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多岁,
从萧红记事的时候起,他就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乡绅。祖父
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很疼爱小孙女,他喜欢和孩子们
开开玩笑,他的眼睛永远是笑盈盈的。他不会理财,虽然
名义上是一家之长,家中的实权却掌握在范氏和张廷举手
上。他每日的工作就是陪伴孙女,夏天的时候还带着小萧
红到自家的后园里去种种菜,养养花。在这个冷酷无情的
家庭里,只有祖父带给小萧红爱和温暖,她在成年以后,
仍然满怀着缠绵与惆怅的深情,怀念着这位慈祥的老人:
“等我生下来,第一个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
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
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
的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呼兰
河传》)“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
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
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在这个小女孩子的心灵里,也只有她和祖父两人共享
的后园才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天堂。这里有满身带着金粉的
大红蝴蝶,有金色的蜻蜓,有绿色的蚂,有全身长满绒
毛的、胖圆圆的蜜蜂。还有一棵年代久远的大榆树,它像
童话里讲的神树一样,会变换各种神奇的色彩:当风吹过
来了的时候,它就摇动绿色的树叶和棕色的树枝,发出沙
沙的声响;当雨
【悲情女作家萧红】文化艺术出版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