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谚语的理解与翻译
翁彦 摘 要: 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的口头创作。它语言精练、形象生动,凝集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经验。在英语谚语汉译过程中,切忌望文生义,要注意其口语化、民族性和原有的语言艺术性,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浓于水。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
为了进一步阐明英语谚语的汉译应以直译为主,我们再来对下面这些英语谚语汉译做一下比较:
An unfortunate man would be drowned in a teacup.
倒霉的人经不起风浪。(人一倒霉,一杯茶也能淹死。)
Draw not your bow till your arrow is fixed.
三思而后行。(箭没搭好,先别拉弓。)
以上每句谚语都提供了两种译法,一是意译,一是直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直译基本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和比喻,保留原文独特的表达手法,给人以新颖、别致的感觉;而意译的译文或缺少生动形象,或缺少原文的“丰姿”。即使借用汉语习语已有的形象,也缺少新鲜感,因而也不可能达到通过翻译来丰富译文语言的目的。
(二)意译法
有些英语谚语所用的比喻或表达方式如果直译成汉语后,难以让中文读者理解、接受,或因谚语涉及别的某些典故暂时还不为中文读者所熟悉,直译过来后还得加注脚或说明才清楚。像这样的情况一般不宜直译,而要采取意译的方法。意译法的优点是简洁明了、便于行文,可以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隔靴搔痒、甚至造成误解等弊端。例如:
Every man has a fool in his 。
如果直译成“人人袖子里都装着个傻瓜”很难让人理解。
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其争必烈。
如果直译成“希腊人遇上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对不太熟悉有关希腊传说的读者来说,就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
(三)套用同义汉语谚语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谚语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相似性,即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结果,以及具体的表达方式,常有不谋而合的情况。两者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涵义,而且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和比喻或相同的说理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英语谚语的汉译就不妨套用同义的汉语谚语。例如:
Out of sight, out of ,心不烦。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
Bitter pills may have wholesome 。
以上这些同义谚语的套用也可以说是属于直译的范畴,因为译文基本上保留了原文的形象、比喻,或说理方式。还有另一种同义谚语的套用,是属于意译的范畴,双方所使用的形象比喻或修辞色彩等很不相同,但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一样。例如:
It is an ill bird that fouls its own 。
You cannot touch pitch without being 。
英语谚语的理解与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