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看近代中国的转变
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看近代中国的转变
摘要:“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马克思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之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整个历史进程,近代中国作为“被侵略者”有其特殊的发展道路。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不仅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同时也将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卷入到世界市场之中,并且,近代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历史逐步走向世界历史的轨道。本文以马克思世界历史观为契机,以全新的视角看近代中国的嬗变。
关键字: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鸦片战争;马克思
1 “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必然趋势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首次完整的提出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认为,历史是一种世代交替的过程,后期的历史继承前代已有的经济基础,并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扩充发展。于是,生产力越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愈来愈彻底,历史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①从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开展,各民族彼此隔绝的历史逐渐成为世界历史,而后海外贸易与殖民活动的发展,又反过来加速了封建社会内部各革命因素的增长,加快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危机掩盖不住新兴资产阶级的光芒,资产阶级革命由此爆发,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又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扫清了障碍。因此,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历史。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近代中国作为“被侵略者”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从而形成中国独有的发展道路。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以武力侵略中国的同时,也将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卷入世界市场之中,与此同时,近代中国民族性、地域性的历史逐步走向世界历史的轨道。
2 相对封闭的中国转向开放的中国
中国的历史是“天下史”而不是世界史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起点,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使得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②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人们交往日益密切的过程。而纵观此时的中国,这个孕育着中国文化的东方大国,仍以华夏文明的正统继承者自居,“天朝上国,尽善尽美,无所不有,无待于人”③的自满自傲观念,是深入人心的。一个传承数千年、体系宏大的华夏文化,渐渐被削去其核心组成部分,再加之两百多年的闭关锁国,自然而然表现出文化自我中心主义,其核心价值观是“天下国家”观和“严夷夏大防”的儒家理论。
清政府所固守的“文化自我中心主义”,表象上看是中华文化的优势,实质上是由发达的农业生产力决定的。18世纪的中国正值鼎盛时期,同时也是封建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时期,从康熙到乾隆,历代统治者都强调重农抑商,所以清代的农业经济实力远超以往的任何时期。清代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首先表现在可耕作田地和大量荒地的开垦。并且,由于各地水利工程的修复,再加之精耕细作,农田的单位面积产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另外,由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和商品经济逐渐渗透,一些新的产业部门因运而生,这就大大丰富了农业生产的内容。再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地租形态慢慢发生
【精品】实用范文 -从“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看近代中国的转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