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的行动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班有一位学生叫王浩宇,该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与同学相处或与他人相处不密切。同时,在学业上也表现出努力缺乏,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老师批评教育,却仍旧我行我素。我通过观察发该是多么的痛苦……
面对这个孩子,虽说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但收效不大。进入小学高年级后,我会同家长和以前的任课老师进行了剖析,开掘他学习上懒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家长的经常鼓励,老师教育也缺乏方案性,班级的同伴也没有发挥良好的舆论作用。因而,他没有尝到学习的甜头,老是遭到别人的责骂和白眼。到后来,家长和老师都有点放任自流了。所以,他越来越懒,容易的知识就学点,难点的就放弃。这样他的成绩就越来越差,慢慢地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沦为一名成绩后进生,丧失了进取心。
4、评价原因
其实,该生形成后来的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家长、老师教育缺陷以及班级的不正确舆论的“功绩〞。如何客观评价,科学评价像这样的学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这需要大家的教育合力。据我了解,像“你真没用!〞“你真笨!〞“你真不可救药!〞“我怎么会有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这些不负责任又大伤孩子自尊的话怎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呢?孩子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骂我笨,我就笨。反正别人不会夸我的。这些不正确的做法如果不及早纠正的话,恐怕要害了孩子一辈子。
三、问题的解决:转变该生
1.放开“缰绳〞,为学生松松绑。
学习成绩影响着别人的看法,一优遮百丑。反之一丑也遮百优。分数就像魔棒一样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当学生常遭到别人白眼的时候,他自然不自在,甚至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对这些孩子的转化,成绩固然很重要,但不是马上只抓他的成绩提高。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先治好“心病〞,才是最正确的方法。如何治?我认为,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先不去注重他的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他的思想倾向和他的行为动机。让学生排除成绩差这个诱发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感情投资,多投入精力,一步一步地促使学生感知别人的期待,别人的接纳,从而从心里产生要好的念头。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中转化才会更理想。由此,我想到了“牵着牛鼻子〞干活的故事,你拉得越紧它越往后赖。你给它一点空间和自由,它反而比拟卖劲。教育人似乎也离不开这个理。
就像这个学生,你假设眼睛只盯着他的成绩,自然少不了训责。时间一长,转化就会变成泡影。所以,我一开始就不去谈论他的成绩,让他尽情地玩耍,尽可能多地让他与同伴一起活动。这样下来,他的心情变好了,也喜欢讲话了。有了好心情,事情就好办了。这就为转化他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当时这样想和这样做是对的。
2.自我检讨,找最正确切入口。
这里所牵涉到的不止我一个人,它还包括学生父母,原来老师和学生等等。这里我并不是在责备某个人,而是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反思。纵观孩子的成长历程,这些人群确实在起着某种作用,或好或坏,现实就是这样。如何扭转人们的观念呢?那就是要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比方,在教育该生的过程中,我发现以往教师和家长“打、罚、骂〞等不良教育的影子在他身上还有反映。于是我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时机与这些人群接触,征得他们的支持。在接触过程中,我与他们一起总结和反思,寻求最正确转化方案。我们几乎一致认为:先让孩子多
问题学生个案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