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文字
第一节文字的性质和作用
一、文字及其性质
1、什么是文字?用来记录语言的具有全民性特征的书写符号系统。这样就可以把文字和速记符号区别开了。
2、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性工具。首先应该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现象,语言是和
人类社会同时产生的,文字却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语言是社会成员必需的,文字却没有那么重要,即使发达国家也有文盲;语言是渐变的,文字则可以突变,如越南。
其次,文字是依附于语言的。文字应该为语言服务,同语言保持一致。如果文字不能忠实地记录语言,就可能面临改革。第三,文字导致了书面语的出现,这拉近了语言和文字的距离,但时间长了以后,又扩大了口语和书面语的距离。
如宋吕居仁《轩渠录》记载,族婶给儿子写信,让侄子代笔“孩子要劣妳子,又西西霍霍地,且买一把小剪子来,要剪脚上骨出儿胼胝儿也”,侄子不能写,还以为侄子不认字。还有个军嫂,花钱请教书秀才写信“窟赖儿娘传语窟赖儿爷,窟赖儿自爷去后,直是干憎,每日恨转转地笑,勃腾腾地跳,天色汪(入声)囊,不要吃温吞蠖托地物事”,秀才退钱说“你且别处请人写去”。
3、文字的三要素:字形,字音,字义。字形是文字独有的,是符号的形式;字音字义是记录语言的,因此严格说,字音应该是音节或语素的读音,字义应该是语素的意义,它们是符号的内容。
二、文字的作用
1、文字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保存了人类文化的遗产。
2、文字促进了书面语的形成,从而促进了科学和艺术的发展。
3、文字记录了古代的文化事实,使人们便于通过文字了解古代社会的情况。如汉语“婚”,是形声兼会意字。反映了送往迎来,阳去阴来,天人合一的观念。英语的tomato原来写作love-apple,最初是把西红柿当水果看了。
4、文字对学习语言有重要作用。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发展
一、文字的起源
1、文字产生以前的记事手段
(1)结绳记事。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2)结珠记事。现在印第安的一些部落还有。把贝壳磨平,分大小和不同颜色,每年年纪大的人交年龄小的人。有人说珠算就是结珠记事的遗留。
(3)刻木记事。在竹木片上刻符号记事。后来扩大到陶器和铜器上。见教材267页和268页图。
(4)图画记事。见教材269页两个图画记事。
2、图画文字
每一种独立形成的文字都脱胎于记事的图画。在记事图画和正式文字的中间,有个过渡,就是图画文字。它是把记事的图画拆开而形成的。见教材270页。图画文字的特点是,有了某种程度的抽象性和固定性。不单纯是图画,而是有了一定的概括。如云南纳
西文,九个圈,代表九个蛋。
由图画文字发展为真正的文字体系,应该具备如下条件:(1)把整个记事图画拆开成一个一个的图形,每个图形跟语言中的词或语素相当;(2)这些图形重复使用意义不变;(3)图形按线性排列,顺序不同,意义就不同。这样就发展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了。像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字),甲骨文等。
第七章:文字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