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汕头建筑文化.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西合璧古今相融:汕头开埠后的建筑文化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2014年03月05日15:10:54责任编辑:吴雨青人气:10
在潮汕的发展史上,1860年汕头开埠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1860年,这个普普通通的纪年,像一个路标,把潮汕的中西合璧古今相融:汕头开埠后的建筑文化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2014年03月05日15:10:54责任编辑:吴雨青人气:10
在潮汕的发展史上,1860年汕头开埠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1860年,这个普普通通的纪年,像一个路标,把潮汕的历史截然分为两个不同的时代路段。
在地域文化发展方面,汕头开埠成为潮汕人文进程的一个分水岭。如果说在此之前,西方文化仅仅是通过海外移民(华侨)以双向交流的方式稍稍影响着潮汕本土的话,那么,开埠之后西方文化就开始以一种强势的姿态进入,迅速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一、西方价值观随着帝国资本以强加的形式进入潮地;其二、随着潮人向外移民量的激增,与家乡在感情和经济上的紧密维系而致西方和南洋的艺术理念时刻改造着五千年历史形成的文化道统,出现了东西文化的''杂交〃现象。
最有代表性的地方就体现在建筑上。潮汕传统建筑源于封建礼教,讲究'尊古法制〃,伦理纲常,天人合一,所谓'潮汕厝屋皇宫起〃。开埠以来,西方列强在汕头沿海岸一带兴建了领事馆、别墅以及教堂、学校、医院等西洋建筑,这些建筑是洋人从国外带来图纸,指导本地工匠所建,典型的西式风格。自此,异域的建筑理念极大地影响着汕头的传统建筑,更在技术层面上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与创新。骑楼建筑,便是近代汕头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重要表征。同一时期的汕头民居也反映出博采众长的开放品格。当年,一些敢开风气之先的富商巨贾,纷纷投巨资在家乡大兴土木、置地盖房,逐渐把西洋的建筑技法和异国建筑材料带到汕头,从而使传统民居开始展现出''中西合璧〃的娇美风姿。这是潮人具有较强接纳心态和开放意识的一个展示。
所以,近代以来,对汕头而言是一个历史的渊薮,特定的历史造就了一个开放的汕头,也造就了一个多元的汕头,近代建筑充分体现这种精神诉求,那就是'中西合璧〃和''古今相融〃。
汕头,从此多了一种开放和合的城市精神。
小公园骑楼
徜徉于小公园的''四永一升平〃,会发现汕头埠老街的楼房与楼房之间、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就是汕头近代商业建筑的标志——骑楼。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是''汕头百载商埠〃个性魅力的体现和历史见证。
小公园片区是汕头开埠的原点(发祥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资本和文化,首先在此抢滩登陆,所以楼房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南方炎热、多雨、夏季多台风,骑楼建筑就应运而生,完美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寻本溯源,应是地中海国家卷廊〃建筑与岭南地区传统干栏式建筑的有机结合。
骑楼一般分为楼顶、楼身、骑楼底三部分。在每座骑楼建筑的楼顶都可看到山花和女儿墙。山花是在立面上一种缓坡的三角形山墙和花饰,设计成曲线形和半圆形。小公园骑楼建筑中的山花,成为屋顶的重点装饰部分,有的加入西方柱饰,呈显欧洲风格;有的则在上面雕饰各式各样的图案。山花两边的矮墙便是女儿墙,又称'压檐墙〃,骑楼主体上,凹阳台最为常见,立面中部由栏杆或其他胸墙围起来,栏杆呈直条或方块状,偏重实用;骑楼底空间净高4-6米,有的高达8米,栋栋相连,组成贯通的人行道。

汕头建筑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lmus2
  • 文件大小447 KB
  • 时间2022-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