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诗歌鉴赏得不到高分而苦恼吗?
想让你的诗歌鉴赏在高考中得高分吗?
想知道“技巧在手,天下我有”的感觉吗?
跟我一起来看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吧!
准备好笔记本和你聪明的大脑、强悍的记忆力
模式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模式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有五种: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二、修辞手法种类很多,有大家熟悉的:比喻(明喻、暗喻和借喻,博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拟物),排比,设问,反问。其它的互文, 起兴等在文言文中用得较多,也可以了解一下。 三、表现手法较多,较复杂,下面都是常见的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对比、衬托、抑扬、前后照应、正面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另外还有不少,譬如渲染、动静、创设意境、用典等。
鹧鸪天东阳道中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啸啸,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注释】:
这首词中的“东阳”,即今浙江省东阳县。据词题来看,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
①香篝:熏笼。水沉:一种香料,即沉香。香篝渐觉水沉销:借薰笼里的香料逐渐燃烧殆尽,来写行路时间之长,从而暗示行程的遥远。②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1、词的三、四句“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写了怎样的景?表达了怎样的情?
2、简要分析“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三句的表达技巧。
1、三、四句写了层层叠叠碧绿的青山、不知名的分外娇艳的鲜花。表达了作者在劳顿旅途中见到碧山、娇花的喜悦之情。
2、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历历”“萧萧”运用叠词,生动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
模式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如:清新自然,平淡质朴,华美绚丽,委婉含蓄,婉约细腻,明快简洁,悲壮慷慨,雄奇豪壮,沉郁顿挫等。)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步骤二)“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模式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如果说用某个字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