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部分知识点:
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1、人口增长模式
时间差异
空间差异
2、人口金字塔
3、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4、人口迁移:不同时期的迁移、中国人口迁移、现代人口迁移特点
5、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自然环境(土壤、气候、淡水、矿产、自然灾害)
社会经济环境(文化教育、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婚姻家庭)
其他因素(战争、宗教、社会改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6、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影响
7、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8、人口三角坐标
城市部分
1、城市的形态比较(团块状、组团状、条带状或放射状)
2、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影响地租的因素(交通、距离市中心远近)
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5、世界城市化进程:时间差异、空间差异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合理规划城市分布
农业部分
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自然:土地气水
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机械、肥料、良种、冷藏保鲜
2、农业类型:季风水田、大牧场、混合农业、种植园、乳畜业、商品谷物
3、中国农业分布
工业部分
1、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土地、水源
社经:劳动力、政策、原料、动力、运输、市场
2、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3、工业联系-----工业聚集-----工业地域----工业分散------新的工业地域
4、世界主要工业地域
日本太平洋沿岸、英国中部、美国东北部、俄罗斯四大工业区、印度东北部
交通部分
1、交通运输方式比较
2、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地形、水文、地质、气候
社经:经济、社会、技术
例1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
A. I期 B. II期 C. III期 D. IV期
(2) 在I期( )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例2 下图 1978—2004年我国人口总量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同期达到最高峰
B.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正值生育率的高峰
C. 1978—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
D. 1978—2004年,我国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例3(06年高考四川卷)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1)—(3)题。
(1)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2)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饥荒严重 ,长期战乱
,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3)由图可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例4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9~10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人)
女性人口(万人)
(1)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2)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
例5 读图回答。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93% B. 23% C. 13% D. 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人文地理知识点小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