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要“活”出精彩
曹辉我曾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做过调查:你最喜欢的学科有哪些?全年级近四百人,90%的学生都选了计算机、音、体、美,选语文的不到10%。问其原因,都说语文课给人的感觉:单调乏味。这是语文课的悲哀,更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语文课语文课要“活”出精彩
曹辉我曾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做过调查:你最喜欢的学科有哪些?全年级近四百人,90%的学生都选了计算机、音、体、美,选语文的不到10%。问其原因,都说语文课给人的感觉:单调乏味。这是语文课的悲哀,更是语文教师的悲哀。语文课的死气沉沉已成了普遍现象,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语文课如何走出困境重振龙头学科的雄风,是所有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课首先要“活”出精彩!浅谈如下:
一、转变思想,让课堂活起来
我国自古以来就太讲究“师道尊严”,老师高高在上,说一不二,学生对老师要绝对服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师生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不要说语文课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了,就连正常的师生间交往交流都难以维持。
现代的师生关系强调在人格上的平等,是正常的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关系。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行为都应受到尊重。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诗人……这样,学生没有了“师道尊严”的枷锁,就成了课堂的小主人,也就能够大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思考,大胆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个性观点,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场面。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试想教师声色俱厉、权威至上,学生循规蹈矩,怎敢积极参与?怎敢有创新的勇气?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需要等。当然,师生间亦师亦友的关系最为和谐。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在课下是朋友关系,这样师生间就更方便坦诚相待,倾心交流。
二、激发兴趣,让主体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中学生正值独立个性、自主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非常期望在身边的活动中渗入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从而印证个人角色的存在意义,以获得成功与满足。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只有“幸运”降临时才能站起来回答一下老师的提问,大多数同学没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致使他们觉得被老师冷落了,被课堂抛弃了。这样,造成大多数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不了兴趣,最后讨厌起学习来。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所作出的努力将是惊人的。在教学中,教师切忌冷言冷语,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人人都感到“我行”、“我能”、“我是成功者”,以此增加学习的自信,使之乐学、好学。
三、反省思进,让教法活起来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其实应该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语文课堂的沉闷死气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有很大的关系,在现代的课堂上依然有许多老师使用着千年不变的老教法,那就是目标
语文课要“活”出精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