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225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V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
先修课程:新媒体传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62252A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V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标
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一词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VR、AR、AI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传播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媒体传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强调学生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本课程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分析新媒体传播的特征和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脉络,认识其发展趋势,使学生对新媒体传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
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新媒体传播的内涵与特性,掌握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目标2:帮助学生理解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影响,掌握新媒体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目标3:帮助学生梳理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脉络,掌握新媒体传播的发展趋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讲授上的要求:1、新媒体传播的内涵与特点是需要细讲与精讲;
2、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影响是需要粗讲;3、课程的重点在于厘清新媒体传播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与意义,以及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带来的传播变革趋势。
对拟实现的教学目标,将采取理论与实践并举的教学方法:一是,邀请经济日报社的从业人员进行实践教学;二是,在理论分析上采用案例法,同时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新媒体传播的实操训练。
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1、邀请经济日报社或其它新媒体传播的从业人员进行实务授课3-4次;2、学生需要完成新媒体传播的实操作业3-4次。
课后作业的要求:1、加强课程理论与实务操作的联系,注重在理论框架下安排实践课程;2、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实操作业,在团队中每人分工明确、任务细化,达到“实操中无一人缺席、无一人形式化”。
该课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以此促进了毕业要求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问题,即使用课程理论解决实操中遇到的问题。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序号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其他
合计
1
新媒体传播的内涵
4
2
新媒体传播的媒介理论
6
3
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4
4
新媒体传播的影响
4
5
新媒体传播的失范与规制
4
6
新媒体传播的融合趋势
6
7
新媒体传播的国际案例
4
合计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新媒体传播的内涵
第一节理解新媒体(了解)
1、新媒体概念的界定;2、新媒体的内涵;3、新媒体的外延;4、新媒体的本质
☆思考问题:理解新媒体的几个关键词是什么?
第二节理解新媒体传播(理解)
1、传播类型及关
新媒体传播-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