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研究
摘要
2006年新修订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从时间和性质两个方面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进行了界定:从时间上看,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至处置前发生的与固定资产效能直接相关的各种支出。也就是说,在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研究
摘要
2006年新修订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从时间和性质两个方面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进行了界定:从时间上看,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至处置前发生的与固定资产效能直接相关的各种支出。也就是说,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有关支出,应直接计入固定资产原值;从性质上看,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修理费用等。这就是说,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必须是与固定资产后续使用效能直接相关的支出,是将固定资产应用到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现有固定资产中,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以及维持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划分不同对财务处理有不同的影响。根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有关规定,我们可以从当前损益和当期计提折旧两个角度对它进行说明。而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会计实务中的处理方法则根据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划分原则进行阐述。本文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作出分析界定,并结合新税法提出具体会计核算方法。
关键词: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界定;核算
目录
1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概念和相关规定 1
固定资产定义 1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定义 1
关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相关规定 1
2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划分不同对账务处理的影响 2
2
2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划分的看法 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3
3
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会计实务中的处理 5
参考文献 6
2
1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概念和相关规定
确认固定资产的两个条件:(一)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为了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或者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企业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现有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如果这项支出增强了固定资产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那么它可能会超过原先的估计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不将它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也应将这些后续支出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予以费用化。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泛指固定资产在交付使用后为保持或改善固定资产使用性能而发生的各类支出,大体上由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和改扩建支出构成。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将其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日常维修养护支出,在发生期列支当期费用;二是大修理支出,在两次大修理的间隔期内,分期列支费用:三是改扩建支出,采用资本化的方式,将支出额加计到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企业会计制度》中所来用的还是这种处理方法。
2002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标准和处理原则做出了重大的改变。第24条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一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这明确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的经济性质标准。第25条规定,凡不符合第24条确认标准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定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处理的基本原则,即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为:1)与该固定资产资产,其售价不超过原值的,不征增值税。在方案二中,A企业把自己使用过的机器设备作价给B企业,视同转让固定资产,且其售价一般低于设备原价,不征增值税。其最终的税收负担为:契税=1000X3%=30(万元)(由受让方缴纳)。我们将上述两个方案对比,发现:A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改变出资方式,只改变了几个字,就使税收负担出现了55万元
2
的大差距。
由于磨损,和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的不同,投入使用后的固定资产可能出现局部损伤。所以要维持正常的操作和使用的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固定资产维护支出仅是在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条件下,它不会改变固定资产的性能。因此,此项支出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根据上述准则,如果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使固定资产获取了更多的未来经济利益,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性能。例如,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延长,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分别有了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