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
郭沫若少年进的私塾设在一座古庙里。有一次,他和同学偷吃了和尚种的桃子。和尚责怪老师管教不严。老师很恼怒,说了一句话挖苦偷桃的学生:“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并声称对出下一句就免罚。郭沫若一听便说:“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对联初识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传统文化之精华。它灵活鲜明,雅俗共赏,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它能写景状物,能抒情言志,能说古道今,能褒贬讽谕。它要求以最少的字句,最简练的形式,唤起人们的最浓郁的美感,给人以最丰富的启迪,使人玩味深思,受到教益,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学习目标:
发现对联的魅力;
识记对联的特点;
学会基本的对联修改与创作方法。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
相传在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
树干弯曲伸展三千里,叉枝一直伸向
东北方的鬼门,鬼门下山洞里住的鬼
怪每天都由此门进出。树下有两位神将:
神荼(读作申舒)、郁垒(读作郁律)
把守。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
就捆住他们丢去喂老虎。周朝起,
每逢年节,百姓就用两块长六寸、
宽三寸的桃木板,画上两位神将的
图像或题上他们的名字,悬挂在大门
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
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
对联简史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对联欣赏
对联赏析
一、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嵌字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1914年前翰林王运讽袁世凯)
对联欣赏与写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